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防灾减灾于基层见真功中气评

河池日报 2017-05-13 18:55 大字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九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

对灾害的铭记与警示,不止于今日。九年间,人们努力弥合汶川大地震留下的伤痕,更无时不致力于打造更具防灾减灾韧性的社会肌体。以社区为典型代表的基层,是这肌体中最基础的“神经末梢”——它既是每个人最熟悉的生活之所,也是灾害来临时最敏感的脆弱之地。

当前,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如火如荼、灾害监测预警盲区越来越少、科学防灾意识渐入人心……而与此并存的,是城乡社区愈来愈复杂交织的高灾害风险,甚至是部分农村“不设防”的现状。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迫在眉睫,而灾害防范过程中触角向社区基层伸得越远,越能见真功。

提升基层减灾能力,需因地制宜减轻灾害风险,将风险管理思维融入社区基础建设、日常管理各个环节。小区建筑物及门窗能承受多大风力?家门口的排水系统能否在暴雨中从容运转?哪些低洼点在雨后去不得?这些事关城乡社区居民安危的“小问题”背后却是灾害风险管理的“大文章”。这有必要从社区建设与管理的每个环节抓起。

提升基层减灾能力,需立足对多灾种的综合防范,在资源融合与部门联动中增强社区应对灾害的韧性。这一方面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理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另一方面,亦需要各部门从守护生命安全的大局出发,撇开部门利益的“小算盘”,让精细到社区基层的各类防灾减灾资源与数据在融合中“握手”,为社区综合防灾增加底气。

提升基层减灾能力,需时刻以“人”为中心,在提升防灾减灾服务有效供给、增强居民灾害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等方面下足“绣花功”。防灾减灾服务应紧跟居民需求、不断提升有效供给。此外,在社区防灾减灾中,只有作为“细胞”的每一个人真正认知灾害风险并积极参与减灾备灾,才能将风险与损失降到最低。中国扶贫基金会曾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在城市居民中,做好基本防灾准备的不到4%;农村居民中只有11%关注灾害应对的相关知识。这提醒我们,要以更接地气、更贴近人们心理需求的方式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让社区居民不仅有防灾意识,而且更具灾害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

新闻推荐

峡山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

5月12日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峡山区围绕“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的活动主题,在人员密集场所,组织开展纪念“5·12”汶川大地震9周年防震减灾宣传活动。该区通过展示宣传...

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