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张来荣的三个“头衔”

宣城日报 2017-05-13 11:22 大字

今年41岁的张来荣,2012年当选宣州区溪口镇吕辉村村委会主任,正是这次当选,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使他从一名普通生意人华丽转身,成为一名村主任、带头人和公益者。

践行诺言的村主任

2012年9月,张来荣当选吕辉村村委会主任。虽然当时的张来荣没有农村工作经验,但上任之初便“夸下海口”,要为村里每年修一条路,每年向村里捐款十万元用于公益事业。

张来荣没有食言。上任5年,他带领吕辉村新修了30条道路,总里程达50多公里,基本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投资1000多万元的从溪口镇到吕辉村塔泉村民组的道路也正在拓宽。

为了筹集项目资金,张来荣将自己做生意时攒下的人脉全部派上用场,从省市区有关部门争取了数百万元。为了发展好吕辉的旅游产业,他带领村干部筹集资金,为革命烈士吕辉树铜像、建纪念馆,发展红色旅游。为了将吕辉村的溪口高山茶做大做强,他在吕辉村建设了茶文化交流中心,并将该村一处烂尾项目盘活,改建成吕辉村高山茶交易市场。

一件件实事,化作群众的一份份信任。为了和村民联系起来更加方便,张来荣和村民们建了个“吕辉一家亲”微信群。如今只要村里有什么事,张来荣振臂一呼,村民们便纷纷响应。张来荣清楚记得,当初建造吕辉铜像需要十多万元资金,他将设想发在群里,大家纷纷主动捐款,当天就募集到建设资金九万多元。

茶产业的带头人

吕辉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茶叶,茶叶占当地村民农业收入的80%左右。溪口高山茶作为宣城本地产优质茶,也曾经小有名气。

一次张来荣和父亲聊天时,父亲建议他应该把茶产业做起来:“我们的茶叶这么好。你在村里当主任,要想想办法给老百姓做点事。”父亲的一番话让他找到了带领老百姓致富的路径。他很快成立了安徽省新常态茶叶有限公司,并以父亲的名字注册了“有财先生”的商标,利用公司+农户+茶叶合作社+电商平台的模式,提升溪口高山茶的美誉度,帮茶农们把茶叶卖个好价钱。

今年4月15日,首届宣城市溪口吕辉高山茶交易节开幕。交易节当天,现场茶农共增加收入五十多万元。而提到这次高山茶交易节的成功举办,老百姓纷纷“点赞”张来荣:他自掏腰包印制了500多份溪口高山茶宣传单进行宣传,他请来了省市媒体记者和很多客商朋友把茶叶品牌打出去……而这些背后,是他连续7天没有回家的辛苦。

付出后的回报没有让张来荣失望,据茶农反映,高山茶交易节开幕以来,吕辉村的茶叶比去年同期上涨七八十元一斤。“交易节的宣传和推广给老百姓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获!”张来荣高兴地说。

长期奉献的公益者

除了村主任和带头人的头衔,最令大家印象深刻的就是张来荣对公益事业的付出。

早在2005年,张来荣就向溪口敬老院无偿捐赠了一批床和办公用品。自己的孩子出生后,他每年岁末都会带着孩子去溪口敬老院给老人们包万元压岁钱。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的新闻一播出,他当即联系安徽省红十字会捐款五千元,成为全省第一个捐款者。去年4月19日,他在府山广场组织溪口高山茶义卖,将所得六万多元款项悉数捐给公益事业。

致富不忘家乡学子。张来荣告诉记者,他在宣城经营的可可假日酒店每年都向来自溪口吕辉的高考学生免费提供吃住,现在每年对“一对一”帮扶的困难大学生无偿提供6000元生活费,他还自掏腰包4000元雇请村民捡拾村中河道垃圾。

张来荣告诉记者,之所以做这些,是受到自己已故母亲的影响,母亲非常善良、乐于助人,他要把她的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汶川举行“5·12”祭奠活动

5月12日,各界群众参加祭奠活动。当日是我国第九个防灾减灾日,也是汶川地震9周年纪念日。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在映秀镇漩口中学地震遗址举行祭奠活动,深切悼念汶川地震遇难同胞和抗震救灾...

汶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汶川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