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扎根穷山窝“土专家”带领乡亲奔富路

四川农村日报 2017-04-07 10:21 大字

王钦在石斛基地了解石斛的生长情况。

——“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王钦创业记

□张玉洁特约通讯员 郭桂花 文/图

种过田,经过商,曾是百万小老板;当过税务员,开过矿,年近四十还一屁股欠账;回农村,种食用菌,带领乡亲脱贫奔康……3月29日,回想起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前不久获第十届 “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的王钦觉得像坐“过山车”一样。这位从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魏子村走上全国领奖台的朴实农民,是怎么做到创年产值近千万元的?又是如何带领村民一起脱贫增收的?带着疑问,笔者随王钦走访了他的产业基地。

几番周折

他成了食用菌种植“土专家”

给灵芝大棚测温,查看菌棒成活情况,指导工人无菌接种……在白朝乡白朝村食用菌种植基地,王钦边忙边和笔者聊起来。

今年43岁的王钦是土生土长的白朝乡魏子村人。农学与乡镇企业管理专业出身的他,当过税务员,考过公务员,与人合伙开过矿业公司。几年闯荡的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2008年,王钦毅然将全部积蓄投入到食用菌产业。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受“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木耳收获时因请不到工人及时采摘,导致巨大亏损。

“一夜之间一无所有,娃儿的学费都交不起了。”王钦感叹道,2009年,收拾残局再次决定发展食用菌时,全家只剩2000多元钱。无奈之下,他靠亲戚朋友帮助和用房屋抵押贷款,才凑够10多万元启动资金。接下来,他租了村里的几十亩撂荒地,并自费到浙江、福建考察,请教专家,专注研究香菇、羊肚菌、灵芝等食用菌种植。为了节省开支,他起早贪黑,像守护婴儿一样管理食用菌大棚。“加班几个月全吃方便面,吃到想吐,有时真的感觉坚持不下去了……多亏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王钦说。

天道酬勤。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王钦的食用菌种植技术渐趋成熟,食用菌基地迎来产销两旺的丰收。他成了白朝乡最大的食用菌种植户和最拼命的“土专家”,袋料香菇存量达20余万袋,年产值达300余万元。更可喜的是,2013年,他的第一批灵芝产出了高达8吨的孢子粉和20吨灵芝片,产值超过450万元,实现利润180余万元。

多元带动

他让穷山窝长出“金元宝”

挖垄、播种、覆膜……在白朝乡魏子村百合种植基地,三五成群的村民正在地里忙活。

“大家注意距离,一般在十五公分到二十公分,芽口一定要朝上。”在白朝乡魏子村百合产业基地,王钦耐心地教村民们种植百合。

“有了王主任,现在我们这‘穷窝窝\’到处都是‘金元宝\’!”一组村民60多岁的朱长芝老人乐呵呵地告诉笔者,以前,自己一年到头只能靠在山上采草药攒点零花钱。自从2015年大家选王钦当了村主任后,村里的100多亩荒地被他盘活了。活儿多的时侯,她一个月能挣2000元左右。

“他坚持优先请附近的乡亲、贫困户干活,一年零工支出都要十几万元哦!”王钦的妻子范桂玲告诉笔者,部分村民仅凭就近务工一项就增收近6000元。

据魏子村第一书记刘光辉介绍,针对村民因缺资金、技术不敢发展产业的情况,王钦主动提出垫资制作食用菌袋料,出菇时由村民自由认领、管护,采菇后由他负责销售,再从销售款中扣除袋料成本款,让村民全程“零风险”投入。王钦的这一做法,立即得到村民的积极响应。不仅如此,他还毫无保留地教贫困户种植技术,贫困户刘菊在他的指导下靠种食用菌收入7万元,去年顺利脱贫摘帽;村民袁格茂今年种植食用菌3万多袋,预计收入也能达到7万元左右……目前,魏子村17户贫困户通过王钦的带动均找到了增收途径。

笔者了解到,在王钦的带动下,不仅魏子村群众发展产业的热情不断高涨,如今,白朝乡有5个村184户发展食用菌产业,年产值达1400余万元,种植户人均增收4000多元。

链式发展

他靠“互联网”做响生态品牌

在魏子村百合种植基地旁,黑色遮阳布下,大片碧绿的石斛长势正好。“我们这儿的金钗石斛,因为生长环境的不同,所含的石斛碱也不同。经中科院成都分院专家检测,品质不错。”王钦高兴地告诉笔者,中药材石斛已试种成功,接下来,他打算利用灵芝采摘后的废弃椴木做原料,在对面山上的林地扩种200亩石斛,为村里再开辟一条增收路。

80%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剩下荒山荒地和不懂农业科技的老人、小孩。怎么又好又快脱贫致富?王钦认为: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做响生态品牌,拓宽产业链和销售渠道。认定土里刨金的增收思路后,王钦成立了一家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坚持发展灵芝、百合、石斛、食用菌等产业,并积极学技术、跑市场、建网站、找销路。

“就拿种灵芝来说,灵芝茶、灵芝胶囊等系列产品的收益是单卖灵芝的一倍以上。”王钦说,2014年,他与业内专家合作研发了灵芝系列产品,并注册了自己的商标。2015年,他的灵芝、羊肚菌等产品因生态环保,远销美国、韩国等地,年产值达到700万元。

“我的食用菌网去年已正式上线。”说话间,不断有客商给王钦打来电话咨询。王钦说,在互联网时代,他想把白朝的香菇、百合等生态产品推向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让魏子村尽快脱贫后,还能持续增收致富。

“贫困村虽然缺劳力、缺技术,但只要乡亲们不缺志气,脱贫致富的步伐就不会停。”王钦颇有信心地说,以前村上集体经济收入为零,随着“公司+合作社+大户+贫困户”等发展模式的带动,去年收入4050元,今年计划达到5万元,2019年将达到30万元。

新闻推荐

他将“仁吉喜目”带到两会

“春天的花开起来了,游客多得很,开完两会您一定再来‘仁吉喜目\’走走看看。”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阿坝州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王福耀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那头是汶川县水磨镇大槽头村的干部。“仁吉喜...

汶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汶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