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汶川县克枯乡周达村春耕备耕见闻春耕备耕巧打“科技牌”

阿坝日报 2017-03-07 12:59 大字

■实习记者邹阳记者袁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近日,汶川县克枯乡周达村村民王文才在自家地里忙得不可开交。“今年村委会主任组织我们购买了草坡乡的230多颗李子树,今天刚运到村里,必须马上把它们栽好,我今年打算扩种2亩李子树,相信肯定会有个好收成。”王文才一边干活一边乐呵呵地说。

“这个枝条拉的角度不够,还要再拉下去点。”

“这个树种下去之前最好给树根包一层膜。”

“这个枝要减掉,不然会影响其它树枝的营养。”

……

田间地头,忙碌的不仅是农民,悉心指导技术的农技员也在地里来回穿梭。“去年,我的李子树处于初果期,产量不怎么好,今年到盛果期了,加上科学管理,产量肯定能提高。”王文才向记者介绍道,在农技员的指导下,村里每家每户的水果产量都在逐年增加。

“以前就是靠山吃山,老百姓见到什么水果好卖就种什么,大量种植的同时又疏于管理,导致水果的产量越来越低,品质也越来越差。”农技人员余跃兵说,如今,农技队带来的不仅是科学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模式,更是带动老百姓进行观念的转变。

周达村1组位于海拔2300多米的高半山,以前村里以种植樱桃为主,但由于海拔高,樱桃产量很低。“这里的环境并不适合种植樱桃,在我们的指导下,现在老百姓们都换种青红脆李和中药材,收入也挺高的。”余跃兵介绍道。据了解,目前,周达村1800多亩地里全种上了李子树,去年产量达到10多万斤,今年如果不遭受自然灾害,预计产量能达到20万斤,将为周达村带来1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

技术是增产增收的关键。“几年前农技队来村里指导技术,很多老百姓都不愿意,因为修剪枝干会影响下一年的产量,老百姓舍不得眼前的利益。”周达村村委会主任周志文说,现在老百姓的观念转变了,经过农技队队员修剪过的果树,不仅产量增加了,而且还大大延长了果树的盛果年限,确保了长期的经济效益。

周志文也是该村的李子种植大户,他带着记者来到了自家的果园,一排排李子树整齐划一的分布在果园内。“以前,我的李子树都是自己掏钱请农技队来给我修剪栽种的,现在老百姓不用花钱农技队就会上门指导。”周志文说,“由于我家的果树还在初果期,今年预计产量就1万多斤,但到明年就可以达到3万多斤。”

据农技队队长宴学明介绍,农技队是从2009年就开始对老百姓进行技术培训,去年开展了40多期培训课,700余人参加培训。现在农技队里有50名农技员都是老百姓,他们计划在3年内让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农技员。同时,他们还将注重对驻村干部的技术培训,让驻村干部去指导老百姓修剪技术。

“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宴学明说,通过专业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带动当地农业产业科学化发展,让当地的水果产业“提质增效”是他们新一年的工作目标。

如今,村民们对科技种田的认识越来越高,他们也热切盼望农业科技人员经常下乡搞讲座,深入田间地头作指导,并经常性地开展送科技、送信息下乡活动,及时解决产前、产中的技术难题。他们纷纷表示:“有了技术的支撑,我们老百姓一定能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2016年 汶川打了个脱贫攻坚漂亮仗

□康建禹四川经济日报记者庄媛阿坝州汶川县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明确脱贫目标,层层压实责任。2016年,该县拟退出的11个贫困村、1495个贫困对象均达到验收标准,全面完成全年脱贫...

汶川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汶川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