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补齐“短板”增添发展后劲——阿坝州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之协调篇

阿坝日报 2016-12-07 00:00 大字

■记者秦远俊

“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失衡的方面迫切需要协调来匡正,发展的阿坝迫切需要协调来支撑。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召开,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为阿坝州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五大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成为阿坝州解决当前问题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亦成为绝佳之选。

自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全州上下深入学习,进一步认识到协调发展是阿坝州过去几年在“高质量、均衡性”上取得新成绩的有力保障,更是阿坝州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这盘棋的制胜要诀。对阿坝州而言,要确保如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牢牢把握协调发展的重大意义,必须拉高标杆、补齐短板。由此,协调发展重要性可见一斑。

阿坝州在发展中补齐“短板”,增添发展后劲,让协调发展理念在阿坝“开花结果”。

“齐头并进”

——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6.9亿元,这是年壤塘县地区生产总值……

同期,汶川县为.5亿元,前者约为后者的八分之一……

“极度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还体现在县(市)多个领域,处处有“短腿”,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不协调有啥坏处?

“同手同脚跑不快”,协调性是保证速度的关键,一旦协调性不够,力量再大也跑不快;“不仅跑不快,也强不了、齐不了。”阿坝州在发展道路上体会尤深,全面小康路上“短腿跟不上”,全州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小康便是一句空话。

为促进阿坝州协调发展、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全州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引导各县(市)特色差异发展,汇集县域发展共性、凝聚片区发展合力,优化重大产业和空间布局,塑造区域发展新版图。各县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理念,明确县域发展定位,完善差别化发展政策,健全分类评价考核体系,引导各县(市)互补、协同发展,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培育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强化规模聚集效应,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西南部片区——马尔康市,金川、小金县,在全州承担增量支撑、蓄势突破作用;西北部片区——阿坝、若尔盖、红原、壤塘县,在全州承担河源保护、北向开放等作用;

东南部片区——汶川、理县、茂县和卧龙特区,在全州承担辐射桥接、带头引领作用;

东北部片区——松潘、九寨沟、黑水县,在全州承担展示推介、领衔交流作用。

……

蓝图绘就,“兄弟”县(市)抱团协调发展成效凸显。

“十二五”期间,阿坝州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县域经济均衡发展见成效。经济总量超过亿元的县较年增加7个达到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全州平均水平的县增加2个达到6个。

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第一条铁路全面开建,第二座机场建成通航……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了全州各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跨越,新能源开发和电网建设的重大突破,中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设力度的加大,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以县城为核心、乡镇为节点的城镇化一体格局初步构建,民生福祉进一步增强。

“三驾马车”

——协调“农和牧、城和乡、虚和实”的关系

协调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年,全州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元,农牧民人均收入不足城镇人口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城乡差距明显。

对阿坝州来说,要重点处理好“农和牧、城和乡、虚和实”三对关系。“农和牧”就是以农业为主的县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县经济协调发展;“城和乡”就是协调推进城市和农村的发展;“虚和实”就是统筹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怎么干?

——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拓宽发展空间。

“要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在一盘棋中谋篇布局。”州委十届七次全会上,时任理县县委书记,现任阿坝州政府副州长蔡清礼建议,促进区域协调,关键在规划引领,将区域内具体项目纳入“十三五”规划,充分发挥各地优势。

“规划应该植根于群众需求,同时要找准最佳契合点,分轻重缓急建设,实现资源边际效益最大化。”州委十届七次全会上,黑水县委副书记、县长何晓兵如是说。

而这一切,就是要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扎实解决好出行难、用电难、饮水难、读书难、就医难、就业难、增收难为代表的“七难”民生短板,打牢农区与牧区、高半山区与河谷地区、九环线与九环西线协同发展的基础。

为倾力解决“七难”问题,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仅年,全州民生建设投入亿元,增长.4%。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和%,较年增加元和元,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同期经济增速,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年底,阿坝州城乡规划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城镇化率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整体推进,各县(市区)老城区和城市新区建设有序,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1平方公里。城乡综合治理有序推进,映秀、四姑娘山镇纳入第三批“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马尔康撤县设市;小金、红原等城市新区初具规模,映秀、观音桥等特色集镇品质提升;全州城镇化率提高到.7%;率先在全省开展世界遗产和传统古村落保护试点;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建成新村聚居点个、幸福美丽新村个。

一张蓝图绘到底。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将突出地域特色和生态保护,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原则,科学建设特色新型城镇体系、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要素资源城乡均衡配置,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城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促进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在“十三五”末,实现城镇化率达.%,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统筹的新型城乡发展格局。

崭露峥嵘

——协调发展在阿坝大地的“实践”

总体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阿坝州对协调发展的强调取得了辉煌业绩,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阿坝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4%,增速分别比全国、全省高1.4、0.4个百分点。全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居全省第位,同比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7%,增速居全省第2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阿坝州的协调发展,从统筹兼顾、综合协调,到迅速提升州内经济,再到新发展理念的践行,一路走来一路歌。

近年来,阿坝州区域协调发展政策频出,关于聚力发展,实施多点协进行动,推进结构布局持续优化等方面的发展政策相继出台。年,全面梳理以往的户籍政策,清理并废除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国发〔〕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府发〔〕号)不一致的落户政策,制定《阿坝州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年,州委州政府印发《阿坝州贯彻<关于落实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年)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实施方案》;年阿坝州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中,更是着眼于全州优化布局、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阿坝州成功走出了一条“阿坝实践”之路。

——全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年的.1%上升到年的.%、年均增长1.%,城乡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元上升到年的元、年均增长.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年的元上升到年的元、年均增长%。

——阿坝州建成以州人民医院为中心,县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1小时医疗服务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4%,较“十一五”末提高2.3个百分点,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地方病防治成效显著,大骨节病防治纳入全国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试点,对症治疗大骨节病人人次,消除大骨节病病区考核通过验收;包虫病防治项目全面启动,碘缺乏病、黑热病、麻风病得到有效遏制。

——阿坝州在全国藏区自治州率先完成州县(市)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和.1%。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和体育健身设施,体育人口达.8万人。

——阿坝州率先启动年义务教育,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至6.9年。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率达%,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阿坝师专成功升格为本科院校。

……

阿坝州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繁重,而协调发展作为民族地区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促进了阿坝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坚信,协调发展的“阿坝实践”将给我们留下足够的经验和启示。

新闻推荐

沉寂石窖的曾大升印章

长征,是一个光耀千秋的英雄壮举,是一首惊心动魄的远征史诗,是一曲荡气回肠的感人歌曲……长征,是我们心中永恒的红色记忆!在长征走过的阿坝,州、县(市)文物管理所还保留着的那些风华岁月中无数英烈用过的...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