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龙溪羌人谷文旅融合焕发生机

阿坝日报 2016-09-06 00:00 大字

■伍排勇

“我现在每天都在这里上班,主要就是打扫清洁卫生,为游客提供免费茶水。”7月21日,汶川县龙溪乡联合村村民王巧蓉一大早就来到村里的游客展览点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朝九晚五,家门口上班每月能领1600元的工资,吃上“旅游饭”的王巧蓉很满意。

王巧蓉所在的龙溪乡联合村东门寨组,位于国道317旁,是红原、大九寨旅游环线上的节点,也是汶川县着力打造的国家4A级“羌人谷”生态文化旅游体验景区。

巧打“文化牌”微景观吸引八方来客

“游客来了看啥子?体验啥子?我们这里主要还是看羌族的建筑,体验传统民俗文化表演。”联合村党支部书记黄世荣说,联合村作为“羌人谷”旅游景区的核心,当地主要以浓郁的羌族民俗文化和建筑文化吸引游客。“地震后,我们村通过打造‘羌人谷\’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和风貌,通过旅游带动村民发展乡村农家乐。”黄世荣表示,联合村一组的东门寨,现在已经有20余家农家乐,三分之二的村民都在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

沿着石板路走进龙溪乡联合村东门寨,羌碉屹立,古羌寨磊石为屋,羌民传统建筑保存完好。“这里是羌族的阁楼,有1000多年历史,当时的羌族少女在出嫁前都是不允许出阁楼的……”记者在当地采访,遇到村民唐成继正在村里的古建筑前,为游客讲解羌族的传统历史文化。“一般游客来了就是在寨子里走走看看,我给他们讲解,大家都能体验到我们羌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唐成继是村子里最早开办农家乐的农户之一,除了经营农家乐,平时免费给客人讲解羌族文化也成为了他的一项重要工作。

“这里的羌寨很有自己的特色,虽然不是很大,但在很多细微处都体现了羌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来自广安的游客蒋敏和好友在参观羌寨的同时,不时用相机、手机记录下村里的“微景观”。

村民自建农庄微田园成靓丽风景

今年5月28日,村民唐林与两名80后创业青年,投资1000多万元的达拉布生态农业观光园正式建成营业。

“我们这里土地资源有限,以前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废弃的乱石窖,通过平整土地,现在农庄占地面积有30多亩。”唐林说,生态农庄内已经建成冬草莓采摘园,游泳池、人工温泉、凉亭、茶吧、演艺中心等集观光、住宿、餐饮、娱乐、休闲文化、会议、儿童乐园、表演等于一体的多元化观光园。

“目前,针对旅游市场,我们开发的石榴石矿藏资源探宝项目也已经完工投入营运,通过观光园与农田果园串起来搞联动,将给游客带来全新的体验。”谈及生态农庄的发展,唐林告诉记者,只有尽可能地充实丰满观光园与附属项目,才能不分旺季淡季,实现步步是景、处处好玩的新型旅游模式。

如今,在联合村当地,村民们都搭上了观光园的“快车”。曾经单打独斗的羌家乐,如今与观光园签订协议,共享旅游资源,前途坦荡;曾经依靠种田、种树获取微薄利润的农户,如今以田地果园“入股”园区,为园区提供了几百亩上好的采摘基地,增收有望。

打造精品庭院微环境营造温馨旅游

穿梭于东门寨,寨子中传统古建筑,积淀千年文化底蕴。传统的羌式庭院内灶台神社,农耕文化,古羌人繁衍生息,生产生活场景一一展示。

“我们通过对庭院文化的打造提升,在展示特色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温馨的旅游环境。”联合村村委会主任唐成勇说,通过对村寨旅游服务环境的提升,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鲜花簇簇,瓜果飘香。

“龙溪乡以‘微景观、微田园、微环境\’规划引领,依托羌族文化体验旅游,通过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教会群众做旅游生意,在家门口就能挣钱。”龙溪乡党委书记洪刚表示,今年通过该县生态经济庄园建设项目,村里建起了游客购物点,村民不仅可以卖自家的农副产品,也可以通过发展不同的旅游经济增加收入。“下一步村里规划建设的漂流项目‘上马\’,整个羌人谷景区将锦上添花。”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农家旅游,联合村有了基础,也有了人气。该村通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制定了“旅游业+果蔬基地+羌绣基地+农家乐”的“4+”产业模式。全村共建成甜樱桃生产基地3个,开发精品蔬菜种植226亩,发展羌绣作坊21户,乡村农家乐20余户,能同时接待500余人。

充分挖掘当地乡村旅游特色、强化人文创意、打造特色产业、弘扬羌族文化……羌人谷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新闻推荐

人行汶川县支行组织工作人员深入茂县永和乡腊普村,为当地农民群众开展“金融知识进羌寨”活动

9月7日,人行汶川县支行组织工作人员深入茂县永和乡腊普村,为当地农民群众开展“金融知识进羌寨”活动。活动采取集中宣传、上门宣传的方式,深入村民家中和田间地头,重点向农村群众宣传了假币识别、助...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