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党旗飘扬引领阿坝腾飞凝心聚力共话民生幸福——阿坝州党建工作纪实

阿坝日报 2016-09-19 00:00 大字

■记者 杨刚 杨骁

总有一股力量鼓舞着阿坝儿女,总有一种精神让党旗熠熠生辉。回望近年来全州党建工作的发展征程,一个个响亮的音符,构成了一曲曲激情豪迈的乐章。

省委十届八次会议强调,把重大部署和发展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全省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紧紧围绕“三区一中心”目标,用一个个为民务实的行动,一项项勤政清廉的措施,使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与日俱增。

聚是一团火,无数个基层党组织活跃在阿坝州藏乡羌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引领一方群众致富奔小康;散是满天星,广大党员干部深入阿坝州农牧民群众当中,埋头苦干,无私奉献,用个人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全州3894个党组织犹如一座座战斗堡垒,70371名党员就是一面面鲜红旗帜,凝聚各方力量,牢筑基层战斗堡垒、推进人才工作突破性发展、党员投身扶贫一线,为推进全州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着力谱写中国梦的阿坝篇章注入不竭动力。

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记录下的是全州党组织建设的坚实步伐,展现的是全州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风貌。

牢筑基层战斗堡垒

突出强乡兴村,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服务功能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基础,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

红原县麦洼乡洞拉村过去曾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针对该村原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各自为阵、不履职尽责和党员干部服务意识差,工作能力弱等问题,在“软乡弱村”集中整顿工作中对该村“两委”班子进行“换血”,并强化对党员干部教育管理。如今,该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提高,产业发展红红火火,实现了从“后进”村到“后劲”村的嬗变。汶川县克枯乡木上寨村,因为原村干部不作为,出行难、用水难、产业结构单一等几个“老大难”问题一直成为制约该村发展的“重担”。去年,汶川县开展“软乡弱村”集中整顿工作,木上寨村“两委”经公推直选产生了新一届村“两委”会班子。面对困难,新的村“两委”会班子勇挑重担、谋发展,本着加快村子发展步伐、为民增收的宗旨,走村入户、广征民意,统一村子发展思想,让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

从牧区到农区,通过“软乡弱村”集中整顿,全州基层战斗堡垒更加坚固。近年来,州委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不断完善党的建设,深入推进“软乡弱村”集中整顿,全面实施“强乡兴村”战略,有效破解基层组织政治功能不强、作用发挥不好、保障服务不力等问题。

一项项创新举措更是激活基层无穷生机与活力,让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

——在压实责任中构建大党建格局。推行县乡党委书记抓党建工作全程记实制,每年开展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倒逼各级党组织书记履主责抓主业,2015年约谈抓党建不力的县委书记2名、乡村党组织书记120名;推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责任清单制,把党建工作作为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重要考核指标,促使党建工作具体化、可操作,形成了党委书记负责抓、组织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主动抓、基层党组织自觉抓的新格局。

——在强化服务中推进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藏区千里党建走廊”示范成果推广计划,2016年,在50个乡镇推行标准化建设,在11个村推行支部书记“一肩挑”专职化配备模式,200个村(社区)推行“一定两议三监督”运行机制,促进乡镇工作由浅向深、基层党组织由弱向强、村级运行由乱向治转变;大力实施“千里边界地党建”提升计划,在全州13个县(市)开展以“组织联建、党员联管、信息联通、活动联办、发展联动”为主要内容的共建行动,目前,各县(市)与39个交界县、68个交界乡、207个交界村结成共建对子。

——在整软治弱中促进功能性提升。将省委“四个清楚”和“两个凡是”细化为“七个清楚”和“八条标准”,组建工作组对187个后进问题乡镇、村(社区)进行整顿转化,调整不适宜担任乡镇党政正职42名,村“两委”主要负责人77名,持续巩固“软乡弱村”整顿成果。大力实施“百乡千村好书记”培育计划,将有潜力、素质高的171名乡镇党委书记、1393名村支部书记纳入培育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建设一支“两好两强”的好书记队伍。

近年来,阿坝州基层组织建设统筹推进、成效明显,党在藏区的执政资源进一步凝聚,执政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推进人才工作突破性发展

提升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史学家有言,“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今天的阿坝,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安定团结,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亿万人才的助力。

体制机制顺,则人才聚、事业兴。要肩负起引领全州跨越发展方向的使命,阿坝需要一支敢于作为、善于作为、能征善战的优秀干部队伍作保证。和大多数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一样,人才匮乏问题是制约阿坝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顺应当前阿坝跨越发展态势,超常规推进人才工作突破性发展时不我待、势在必行。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为此,近年来,州委从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大视野中设计人才发展规划和路径,坚持把信念坚定、政治清醒、忠诚务实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首要标准,着力选优建强对党忠诚、敢作善为、担当重任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将“长征干部学院”打造成面向全国的党性教育实践基地,组织4000余名党员干部到雪山草地、长征纪念地和地震灾区遗迹等开展党性教育;鲜明“三重”用人导向,将省委“六个坚决调整”、“五用五不用”要求落到实处,研制阿坝州规范选人用人工作“1+5”实施方案,出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提高干部选任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利用集中换届,加大内地干部交流进州任职力度,拟每县交流1名内地优秀年轻干部进入县级领导班子,提升阿坝州领导班子整体功能。

引才聚才、留才用才,关键是环境。人才竞争的背后实质上是人才生态环境的竞争,良好的环境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汇集人才的“聚宝盆”。如何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州委、州政府以实施“百千万”专技人才培育工程为统领,着眼高端强“引”力,制定名校招才专项特殊政策,组团赴名校宣讲对接,引进5名清华、北大博士生来州工作,引进复旦、人大等知名高校毕业生32名;认真实施“千名干部人才援藏行动”,目前已有3批次1402名紧缺人才进州服务。

——着眼培养强“内”力,大力实施年轻干部递进培养计划,2013年以来,州本级遴选递进培养1533名县处级和科级干部。着力实施以“双向互派、顶岗锻炼”为主的“双百示范”培养工程,选派185名年轻干部分别到州级机关、乡镇挂任实职,构建“机关基层、基层机关”反复历炼的培育模式,为换届配强班子储备了大量后备人选。

——着眼服务强“效”力,制定急需紧缺干部人才“个性化”培养方案,并按照领导干部的素养要求和民族地区发展需求,分类设计培养内容和方式,研制《阿坝州州级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制度》,将州级领导干部与急需紧缺干部人才“一对一”结对联系,定期了解干部人才所思所想,疏导工作之压,解除生活之忧,增添成长之力。全州州级领导结对帮扶93名高层次人才,为联系对象解决困难和问题130余个。

党员投身扶贫一线

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为实现阿坝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是带领群众脱贫的战斗堡垒,基层党员干部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传子沟沟沟长,家家户户晒太阳,青稞没有野草长,年年都吃救济粮。”一句顺口溜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松潘县川主寺镇传子沟村曾经窘迫的生活景况。

人均纯收入11328元,集体经济固定资产1700万元,年均纯收入55万元,55户村民拥有家庭轿车62辆……一组鲜活的数据是该村群众如今幸福生活最真实的写照。

转变的契机来自旅游业的发展,致富的成果离不开村党支部和全村党员的努力。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传子沟村于2010年创建阿坝州红祥民族工艺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和开办了藏茶院,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该村党支部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契机,开始推行“星级评定法”,在不断的探索改进中,该村最终将“星级评定法”的内容确定为“爱党爱国星、遵纪守法星、环境卫生星、诚信公德星、发展进步星”,将星级评定与集体经济分红挂钩,极大地调动了群众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

村支部书记龙波塔告诉记者,随着“星级评定法”工作的推进,该村逐步建立了“以支部为核心、以党员为骨干、以群众为基础”的工作机制,将全村党员、村民、商户纳入党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之中,在坚持党支部对村民自治的领导之下,使村务管理制度化、长期化,从根本上消除村民自治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重选举、轻管理”的“半拉子”民主现象,使支部引领、党员联系、村民自治的精神贯穿于“星级评定法”的整个过程之中。

传子沟村的成功背后,离不开该村党支部和全村党员的不懈努力,更折射出全州党员领导干部的辛勤付出。他们深入基层,为农牧民出主意、想办法,排忧解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基层。”近年来,阿坝州各级党组织切实把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强基固本之策,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抓基层,打基础,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创新举措,丰富载体,将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建设紧密联系,为实现阿坝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众志成城“斩穷根”,党旗飘扬别样红。为此,阿坝州积极开展“三万行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深入开展进“万家门”行动,全州3200余名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集中走访农牧民5.3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3万余条;深入开展结“万家亲”行动,州、县、乡干部结对帮扶群众6.5万户,建立包村台账1398册,开展党内帮扶调研试点,对4230名困难党员和农村困难群众实现部门结对、干部包户全覆盖;深入开展解“万家难”行动,统筹推进“1+6”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15.7亿元,全面完成1354个行政村幸福美丽家园建设任务,直接受益农牧户9.5万余户。通过立法在全省率先启动15年义务教育,5.4万名牧区孩子免费享受“6+3”双语教育、“9+3”职业教育,幼儿、高中阶段义务教育等特殊政策。

一个党员一盏灯,盏盏灯光照民意。阿坝共产党人肩负历史使命,凝心聚力,围绕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省委“两个跨越”奋斗目标和推进阿坝州“三区一中心”建设战略部署,创造出一个个新的飞跃,引领全州农牧民群众高视阔步,走向愿望与期望。

新闻推荐

红军长征到羌寨

■实习记者泽英记者杨刚哈斯满【红军名片】何雨农,羌族,原籍阿坝州茂县。长征时期,曾在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二团侦察队、师部测绘班任职。长征结束后,曾在川西北地区随军转战,持续历史长达...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