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乘势而为 突出特色 切实打造全州全域旅游先行区 中共丹巴县委书记 陈天康

甘孜日报 2015-06-24 13:50 大字

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丹巴,要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全域旅游先行区和示范区,就必须把打造旅游全域化摆在优先发展战略,这不仅是丹巴县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探索群众增收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清醒认识丹巴实施“全域旅游”的优势和短板

优势。从地缘分布看,该县地处两州四县交界地带,往东可到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汶川县卧龙自然保护区、往南可到康定木格措、跑马山、海螺沟冰川公园,朝北可到阿坝州金川县花卉经济带,除到省会成都5小时外,其余均处在2小时经济圈内,往西可进入大香格里拉环线,是甘孜州东部旅游圈的一级支撑点。当前,随着G248线和即将通车的瓦丹路等出入境道路的改造升级,该县的可进度将得到一定改善,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从现实基础看,该县全域旅游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旅游资源禀赋,具有品位高、多维性、相对集中的特点。既有建筑的杰出代表古碉群,更有天人合一的甲居藏寨、党岭风光,墨尔多神山的奇、雄、俊、险享誉藏区,牦牛沟自然风光被誉为“天然盆景”,“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古碉·藏寨·美人谷”旅游品牌在游客中口口相传。文化厚重。享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藏寨风情文化之乡”“中国嘉绒文化传承中心”的美誉,嘉绒文化、东女文化、西夏文化和红色文化为旅游业赋予了深厚的底蕴。农业产品。该县气候宜人,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为该县生态农业全域、立体布局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境内盛产虫草、贝母、天麻等名贵药材,出产花椒、核桃、苹果等优质产品,酿酒葡萄品质极佳,该县“康定红”高原洞藏优质葡萄酒知名度不断提升,藏香猪腿、生态土鸡等特色农副产品落户成都红旗超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获得整体认证。社会发育程度较高。该县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历史上至少有5支民族在这里相互融合。长期以来,多民族和谐共融,多元文化相互交流,教育事业起步早,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便捷畅通的语言交流、和谐包容的文化氛围为该县实施“全域旅游”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短板。群众期盼旅游开发与景区基础设施欠缺形成的困境仍是当前最突出的问题。G248线的瓶颈制约依然存在,旅游景区公路等级低,景区景点可进入性差,景区间“散打”式分布,缺乏有效“贯通”, 景区内尚未形成环线和通户道路网络,景区与中心城镇间缺乏快捷通道,“大景区”格局尚未形成。旅游配套设施缺乏。旅游点服务功能不完善,游客集散、观景平台、停车场、厕所、标示标牌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游客的消费心态,制约了旅游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地质灾害影响。该县境内山高坡陡,地势险峻,地层复杂,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十分突出,全县73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给旅游发展带来极大安全隐患。景区业态单一。重视门票经济而忽视产业经济的现象仍然存在,景区品质不高,景区业态尚处于以满足游客基本需求的餐饮、住宿为主,业态单调,经营种类、经营形式同质化严重。

客观分析丹巴目前旅游发展与“全域旅游”的差距

认识不到位。全域旅游的共识还未真正形成,大多数群众还停留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不强,满足于搞传统的种养殖业,对发展旅游增收致富热情不高、干劲不足。民居接待量小质弱。民居接待档次低、分布不均、品位不高、处于单打式、粗放式、低标准,尚未形成一定规模。全县境内没有一家旅行社,现有的景区、宾馆饭店、购物点等涉旅企业普遍弱、小、散、差。目前引进的4家旅游投资开发企业中,部分企业未按签定的协议推进,项目推进不力、落地滞后,项目投资大量缩水。乡村旅游市场发育缓慢,产业链条短,营销能力弱。旅游业仍处于粗放型增长阶段,旅游与农牧业、加工业、文化产业的融合度低,缺乏有效联结,形不成聚合效应。旅游市场基本处于自发状态,旅游品牌内涵挖掘不深不细,旅游市场营销手段单一、水平较低,产业链条延伸不够,旅游产品体系还未形成,缺乏大众化、游客参与性强的娱乐节目,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商品种类少、档次低,开发不够,无物可购、无娱可乐、有钱无处花的问题急需解决。服务和管理水平不高。整个行业缺少旅游专业人才和领军人物;政府层面缺少一批懂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的行政管理人才;企业层面缺少懂景区开发和管理经营的专业人才。旅游从业人员少、素质低的现象比较明显,全县各类旅游从业人员仅2000多人,远远不能满足发展乡村旅游的需要,且绝大多数人员没有经过旅游专业培训,缺少必要的旅游服务和管理知识,特别是景区讲解员队伍形不成规模、素质不高、服务质量差,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加之,景区缺乏有效的利益分配和激励奖惩等经营管理机制,受益户与非受益户间矛盾突出。

精准定位,积极探索丹巴“全域旅游”发展的有效途径

打造“中国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必须思在先、谋在先、行在先,树立一切为了旅游、一切服务旅游的工作理念,确保该县全域旅游在甘孜州率先实现。

始终把“群众致富”作为“全域旅游”的根本点。实施全域旅游发展,就是要在促农增收基础上,富裕一方百姓。要紧紧围绕“群众是否满意、群众是否支持、群众是否认可”这一根本,建立政府、企业、群众三者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开展全域旅游的规划编制、民居打造、基础提升等工作。离开了这个原则,旅游发展就失去了“魂”,没有了意义,甚至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始终把“政府主导”作为“全域旅游”的关键点。要坚持政府主导, 科学制定全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相关措施、办法。切实加大涉旅资源监管,特别注重保护原有的民风民俗和建筑文化,坚决杜绝破坏性、掠夺性开发,切实做好宣传引导。建立健全符合该县实际的企业招引、服务和退出机制,制定招商引资办法,鼓励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来投资开发。建立便捷协调的旅游管理长效机制,明确旅游、文化、住建等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着重强化旅游管理部门地位,赋予其相应的职能,落实民居接待、旅游景点(线路)、旅游价格的审批权等, 对全域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监督,真正做到不该管的不管,该管的一定管好。

始终把“农旅结合”作为“全域旅游”的切入点。要切实将乡村旅游与休闲产业、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相结合,围绕全域旅游调结构、做特色,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立足该县高山峡谷地理气候特点,建立高山、半高山、河谷三个层次产业带,规划特色产业布局,集中力量打造优势产业带,逐渐形成“一带一品”“一沟一品”“一村一品”产业布局。按照“各炒一盘菜、同做一桌席”的思路,把文化、体育、扶贫等各类资金打捆,集中实施新农村建设,统筹解决好项目实施村的路、水、电、房、产业等各种问题,做到完成一个项目,打造一个亮点,形成一个景点,真正让旅游业成为该县扶贫开发的优势产业、区域发展的主导产业、农牧民致富奔小康的新兴产业,未来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始终把“全景规划”作为“全域旅游”的支撑点。坚持用“大旅游、大视野、大度假区”的理念来整体看待丹巴乡村藏寨文化旅游资源,从甲居藏寨、中路、梭坡等村落景点式旅游形象中拓展提升,让全县所有景区联动发展,突出特色,互补优势,形成一个完整的全域文化旅游度假区品牌,为游客提供不同体验和感受。在制定和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上,坚持“保护第一、永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科学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实现对资源的多重立体利用,努力探索和建立在发展中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的路子。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重点发展”的原则,集中力量把甲居景区打造为4A级景区,努力把布科景区打造成藏寨文化体验和葡萄庄园观光旅游区,把墨尔多山打造成宗教文化和高山生态观光旅游区,把中路—梭坡打造成古碉群和东女古国文化观光旅游区,把党岭—莫斯卡打造成自然生态观光旅游区,逐步实现全县全境一个旅游大景区。

始终把“提升业态”作为“全域旅游”的着力点。紧紧围绕“高端乡村旅游”“阳光度假之旅”为旅游发展定位,依托抓旅游基础建设、旅游产业发展、旅游环境改善和旅游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完善和优化旅游产业要素配置机制,着力提升“大景区业态”。“吃”要体现特色和风味,积极开发地方菜品,让游客吃有特色、饮有品位;“住”要有效引导民居接待向民族文化风情主题场所、酒店转变,让游客住得温馨、睡得舒适。今年统筹资金优先在聂呷、中路、梭坡、水子、东谷5个乡打造精品乡村酒店;“行”要加强景区道路交通建设,增强景区间的“串联”,加快四条出入境公路沿线绿化建设,抓好大、小金川河谷百里梨花谷、桃花沟景观长廊的建设,将各条通道修建成富有人文气息的景观道路,让游客感到行畅心悦;“游”要把藏寨打造成既规范又有特色的参观点,加大景区观景平台和步游道建设,让游客游有去处、观有看处;“购”要完善产业链,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整村打造的模式,进行产业细化和分工,科学制定乡村旅游商品销售网络空间布局,积极开发一批旅游商品和纪念品,让游客真正能买到本地特色旅游产品;“娱”以文化为核心,以文艺演出和文化风情节为载体,整理、挖掘和策划一批参与性、体验性强、融入度高的文化旅游主题活动,让游客能够愿意留下来。同时,要加强旅游设施建设,加快做好小丹路、八丹路和瓦丹路沿线标示标牌、观景平台、旅游公厕等设计方案,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层次。要准确把握市场定位,广泛采取和新闻媒体、旅行社、周边景区联手策划组织活动、利用新兴媒体扩大宣传范围等手段提高景区知名度,进一步拓展客源,真正让“中国最美丽的乡村——古碉·藏寨·美人谷”品牌响彻中外。

新闻推荐

守护生命安全监测员紧盯地灾隐患点

测量裂缝,记录数据。本报讯“一到汛期,心就开始紧张起来。昨天晚上虽然雨不大,但我还是没有睡好。”6月2日一大早,雨后的山村变得更加葱绿,汶川县雁门乡白水村地灾监测员柴永定却无心欣赏,带上几个...

汶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汶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