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群众“认”同群众“亲”

四川日报 2015-05-11 10:31 大字

走基层·干部心声

讲述人:

汶川县映秀镇团委书记、黄家院村支部书记 王思洋

郑板桥有诗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年少读诗,不解其味,如今再读,感触颇深。深入农村基层做工作,如果没有真情融入,是做不好的。

2013年,我大学毕业来到汶川县映秀镇。第一次下村,是到黄家院村开党员大会。黄家院是映秀镇最偏远、最贫困的地方。一位大爷说:“我们黄家院也就这样喽,将就一天是一天。”听到这样的话,我暗下决心,要认真学习、探索农村的工作方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记得刚来时,遇到过一位阿姨。她家本来就贫困,不料小外孙女又查出先天性疾病,雪上加霜。阿姨找到我,想让我帮她申请政府相关的资金救助。我查阅资料发现,政府部门能够给予的帮助已经全部给她了,她目前的困难从政策层面已经无法解决。她得到这个消息时那失望的眼神深深地触动了我。有一天跟朋友聊天说到此事,他建议我联系一下社会企业。于是我与同事一起,上网、打电话,四处找寻,终于找到一个企业,对方有专门的基金和项目能够对她的家庭进行救助。事后,阿姨拉着我的手,不住地说:“谢谢你们了!你们对我家的恩我都记得!”那一刻,我幡然领悟了一个道理:群众在你心里有多重,你在群众心里就有多重。

驻村半年多后,我当上了黄家院村党支部书记。我清楚地知道,这个“官”,肩负着多么重大的责任,要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等待我的是什么。我更明白,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我们村有一家农户,养了十几头野猪,全家人割猪草、和玉米面,起早贪黑把猪养得壮壮的,却找不到销路。眼看年关将至,猪却没有卖出去,大叔焦急地找到我,让我帮他找买家。我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虽然答应了他,心里却犯怵。回去上网、打电话,联系买家……猪肉终于卖掉了,大叔脸上笑开了花,还邀请我去他家吃杀猪饭。

我很感慨,其实老百姓真的很淳朴,他们要的并不多,只是希望干部们能够把他们放在心上。我们办的事情,哪怕“轻如鸿毛”,只要办了,群众也会觉得“重如泰山”。

一年来,黄家院村悄然发生变化:垃圾池修起来了,饮水池建好了,乡亲们养的跑山鸡、野猪肉等绿色食品开始推向市场。我深深感受到一名乡村干部的价值!

在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中,心里最初排斥的黄泥逐渐有了特殊的芳香。我深深体悟到,把群众放在心中,就是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认”;把群众放在心中,就是把群众当亲人,同群众“亲”。 (本报记者 周前进 整理)

新闻推荐

汶川县总工会 为19名农民工讨回37万工资

本报讯(记者郝勇)“感谢汶川县总工会帮我们讨回了工资,我们可以过个好年了。”2月2日,陈鑫等19名农民工接过某开发公司垫付的37万元工资时,连声说。1月27日,四川华明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农民工代表...

汶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汶川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