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同名口述历史纪录片改编

阿坝日报 2020-04-03 00:54 大字

杨友利摄

■车华强谭月熊志恒/文

一座有历史、有记忆的城,总会让人心生向往。松潘古城便是如此。千百载历史风雨的摧损剥蚀,给古城烙下深刻的印记,引人凭吊怀古,令人驻足难返。

松潘古城,位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进安镇,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走进古城,大家不由得在一座威严的人像雕塑前肃然仰望。他就是唐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战略家,被诗人李商隐评价为“万古之良相,一代之高士”的李德裕。

唐文宗太和三年(公元829年),李德裕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一职,负责筹划边疆事务等。这期间他在松潘一带修建了“柔远城”,建立了筹边楼,用来抵御西山的吐蕃,这被视作松潘筑城池关隘的起点。

李德裕的功勋之于松潘,就如同搭建了一座巨大的“舞台”,此后千百年间诸多人物登台演绎,大放异彩,在各自的时代立下赫赫战功,将自己的名字刻进历史。

在松潘古城南门的东瓮门右侧,至今可见一份明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颁发的布告。时任后军都督府松潘卫同知副总兵的朱化龙下达了这份布告,布告的内容是减免中下级士兵接待上级军官时所交的份例钱,这大大减轻了中下级士兵的生活负担,革除了长久以来存在于军中的“隐疾弊病”。

朱化龙于明朝末年镇守松潘期间,治兵严明,功勋卓著。特别是在抗击张献忠一役中,功绩尤为突出。明朝末年,农民军张献忠占领了四川大部分地区后派兵进攻松潘。朱化龙率部英勇迎击,最后以少胜多击败了敌人,维护了松潘的安宁。经此一役,当地的老百姓们都称他为“朱相公”。

松潘县还是清朝著名的汉人武臣岳钟琪走上戎马征程的起点。岳钟琪出身名门,是岳飞的第21世嫡孙,父亲是康熙时代的四川提督。走上仕途之初他只是一个候补知府。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边地战事频繁,屡发民变,由于自幼喜爱军事,岳钟琪毅然请求由文职改作武职,成为四川松潘镇中军游击,从此踏上戎马生涯的征程。

一代代驻关将领沙场点兵、挥斥方遒的身影,与川西北险道上的重重关隘,穿越千百年烽烟,汇聚成松潘令人震撼的历史印记。

岷江之源——松潘县自古以来即为川、甘、青三省商贸集散地,是内地与西羌吐蕃茶马互市的集散地,有“川西北重镇”“战略要冲”之称。由于在军事、地理上的重要地位,自汉唐以来,此处均设关尉,屯有重兵。除松潘古城外,松潘县境内至今还散落着大量关隘遗迹。

2018年上半年,松潘县启动了一项针对全县境内古城历史及遗迹的普查工作。研究小组在全县境内进行大规模实地考察,发现尚存的关隘遗迹有27处。它们分别沿向南及向东的两条线路分布于松潘境内。其中南路分布的21处遗迹自北向南依次为:黄胜关、望山关、松州城、西宁关、云屯堡、安宏凝冰墩、德胜堡、新塘关、龙潭堡、归化关、北定关、横梁墩、沙拉墩,打鼓头墩、平番堡、平夷关、金缾堡、镇平关、镇番堡、靖夷堡、平定关;东路分布的6处遗迹自西向东依次为:漳腊堡、风洞关、雪栏关、登沟仰止墩、镇远堡、小河城。

通过查阅大量现存的历史文献资料,研究小组得出一个可考证的统计数据:到明朝为止,松潘地区的关隘设置达83处。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密集,在整个川西北都非常罕见。

明朝军队编制实行“卫所制”。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卫设指挥使,统兵士5600人。卫下有千户所(1120人),千户所下设百户所(112人)。卫所建制,是一种亦兵亦民的军事建制,为了使军人能够长期戍守一地,军人全部携带家属在卫所防区内屯田自给。卫所管辖的军人在无战事的时候屯田戍守,和普通农民一样,等到战时,奉令调遣参战平乱,寓兵于农,兵农合一。

在统一全国之后,明朝廷陆续派遣军士镇守国内各地,其基本组织形式就是卫所。而在川西北地区加强统治的措施就是广置卫所,派驻卫所军,加强军事威慑力,扼守险要。关隘设置,也随着卫所的扩增而不断扩建。

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松潘地区爆发了民乱,皇帝朱元璋派遣御史大夫丁玉率兵平定。这场民变平定之后,丁玉就上奏朝廷请求在松潘地区设立卫城,结果很快获得批准,这样明朝廷就在松潘地区设立了松州卫和潘州卫(后来这两个卫合成了松潘卫,这也是松潘一名的由来)。

松州卫设立以后很快就面临一场被撤掉的风波。就在设卫的第二年,朱元璋发现松州地处山谷,环境恶劣,耕地量少,驻军的粮食产量没法自给自足。如果朝廷不拨款拨粮,就得向百姓征集了。这无疑是朝廷的一个“包袱”,于是他下令撤销了松州卫。

但是当时的大臣一致认为松州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不可撤卫。为了让朱元璋取消撤卫的命令,大臣们一起上奏,请求朝廷每年从他们的俸禄当中扣除一部分拨给松州卫。被大臣们的坚持所感染,朱元璋恢复了松州卫。此后,明朝廷不断加固松潘一带的军事防御。至明代中期,松潘地区修筑了以松潘城为中心的一系列防御体系,大量关隘遗迹保存至今。

若再进一步考证下来,会发现这些关隘大多数是明代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之后修筑的。那么,这一时期又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件,触发了明朝在松潘地区集中大规模地加强军事防御?这得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在松潘发生的席卷了整个岷江上游的民变说起。

宣德二年,明朝和交趾(越南)发生了战争。随着战争的推进,明朝廷开始在全国各地征调军队投入与交趾(越南)的战争。这样,一道征令就来到了松州卫。而此时一名叫做钱宏的将领,却想要摆脱去南征的命令。于是他实施了一条险恶的诡计——向上级谎报称附近寨子里的头领荣儿结率队掳劫了驻军十余名军士以及牛马牲畜等,并向四川都司请命带兵前去征讨荣儿结。

当时的情形,十分明晰。征调不了松潘驻军去交趾(越南)打仗,四川都司还可以从别处征调,但是民乱不及时平定的话,后面势必升级,难以控制。在钱宏等人的意料之中,四川都司撤回了让松潘驻军去交趾(越南)作战的命令,立即派遣他们作为先头部队去征讨荣儿结。

随后,四川都司又调派了成都后卫指挥陈杰率兵1500余人前去弹压荣儿结。当钱宏知道陈杰的军队即将来临,便逼近荣儿结的寨子,要求荣儿结交出所谓的被他掳劫的财物。此事本来就是子虚乌有,但此时已大军压境,荣儿结被逼无奈,只得忍痛按照所谓的清单,提交了牛马牲畜等财物。随后,他连夜离开松潘,往西北逃走了。

事情没有就此终结,荣儿结也不会善罢甘休。钱宏等人自编自演的这场戏,很快就招致来一场巨大的民变。

逃走的荣儿结在黑水等地集结了上万人参与民变。就在成都后卫指挥陈杰率兵前去平乱的途中,遭遇了荣儿结的埋伏。结果陈杰被杀,1500多人的军队损失过半。在这种情况下,四川都司又继续加大兵力前往松潘平定民变。

此后变乱愈演愈烈,松潘等重镇被变民占领,变民的队伍已经发展到五万多人,几乎整个岷江上游地区都陷入变乱之中。明朝廷急忙征调各路兵马,分南、东两路进行平乱。这场变乱平息之后,明朝廷也掌握了因守关将领失误而挑起民族矛盾、破坏民族关系的实情,对一系列相关责任人给予了严厉惩处,激起民变的肇事者钱宏被斩首。然后就开始在松潘南路和东路的交通要害之地遍设关隘,大规模修筑军事防御设施。就这样从宣德四年开始,松潘地区逐步在交通要冲上建立起一个严密的军事防卫体系。

(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徐徐展开涪源 壮阔沧桑的历史画卷 品读《涪源史话》

■周永珩读到这本由摄影师、作家杨友利先生编著的《涪源史话》,拿到书我夜以继日,一口气看完,大有余音绕梁之感,掩卷思索,感慨...

松潘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松潘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