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在“让群众满意”的路上
松潘县位于四川省西部旅游黄金路线的中心位置。但受自然条件恶劣、产业基础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因素制约,松潘县成为四川省45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脱贫攻坚的“号角”响起,给这个千年古城带来了新的希望,激发了全县上下的昂扬斗志。
在县政协主席马骞办公室的墙壁上,张贴着一张《松潘县脱贫攻坚作战图》。“一进办公室,就能看到作战图,自己就要想一想脱贫攻坚任务还剩多少。”马骞说,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要抓住脱贫攻坚这一机遇,让千年古城内外都靓丽起来,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基础。
4月,经过省级专项评估检查,松潘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脱贫不脱钩,县政协依然坚持奔走在“让群众满意”的路上,帮助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民族团结一家亲,脱贫攻坚同路行
在松潘古城中,生活着藏、羌、回、汉四个主体民族,由此形成了四族一街居、风格迥异的独特风景。
县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格让周从长辈那里听说了松潘古城中各民族的迁徙和来历,以及民族之间团结互助的不少故事。他说,各民族只有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才会有团结稳定,才谈得上发展,脱贫奔康的基础才会牢固。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也是县政协展现独特优势的重要渠道。一直以来,县政协通过发挥少数民族、宗教等界别作用,让不同意见建议在政协平台上得以发表,促进各方达成共识。与此同时,委员们积极发挥引领作用,促进矛盾纠纷化解。
去年以来,县政协连续两年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作为调研视察课题之一,旨在以创建为依托推动相关工作。县政协提出的意见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相关部门的积极采纳。得益于各方面共同努力,松潘县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
进安乡西门顶村是县政协联系帮扶的贫困村,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村。村委会主任习若深刻地感受到了民族团结和睦为村务管理带来的好处。“村里有挖虫草、捡菌子的传统,上山、下山大家都结伴而行,相互有了照应。村与村之间、乡与乡之间,再也没有因挖虫草、捡菌子而引发的纠纷了。”
多民族文化也是松潘县发展全域旅游的一张重要名片。近年来,每逢重要节日,松潘县都要举行丰富的民族文化活动。县政协委员泽旺仁青表示:“文化活动是各民族之间相互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要进一步搭好文化台。”
尽己所能作贡献,争做扶贫践行者
松潘县政协副主席阿旺尼美生在一个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他主动联系上村里最贫困的一家人。这家人只有老两口相依为命,而且没有稳定收入。为了让他们的生活有保障,阿旺尼美帮助他们流转了土地,还争取到了公益岗位等政策。如今,老两口每年都有16000多元的稳定收入。
县政协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为委员、机关干部树立了榜样。省政协“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倡议发出后,县政协积极动员全体委员参与,鼓励他们尽己所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智出智。县政协还多次召开脱贫攻坚推进会,介绍委员扶贫中的先进经验。
县政协委员马继云同时也是省政协委员。他对自己提出了要求:在履职中要走在其他县政协委员前面。2017年,受“8·8”九寨沟地震影响,阿坝全州的旅游业都不景气。马继云的公司主要从事旅游方面的业务,因而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他非但没有裁员,反而扩大了招收贫困村民的范围。
令公司员工印象最深的是,在一次招聘中,一名妇女因为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当场被淘汰。马继云追问得知,这名妇女来自一个贫困家庭,全家4人仅她一人有劳动能力。于是,他立刻召集公司管理人员开了一次特别的会议,说服大家聘用这名妇女。当时这名妇女已经走远,公司还专门派人开车将她找了回来。
不仅企业家委员通过产业带动、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为贫困群众“授之以渔”,其他委员也不甘落后,纷纷发挥各自在教育、文化、医疗健康等方面的优势,为脱贫攻坚贡献智慧和力量。
县政协委员张成亮是县广播电视台里出了名的“农民记者”——他放弃经营自家的诊所,常年奔走在松潘各个乡镇,将贫困村一点一滴的变化,写进新闻报道,鼓舞了人心,传递了力量。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时,他还主动牵线搭桥,为其寻求援助。
(下转2版)
新闻推荐
一看入秋以后,天气渐渐转凉。汤水已从清热向滋阴润燥、养肺养血转变了。秋冬季节的药膳食疗中少不了这味有健脾益肺、养...
松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松潘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