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土琵琶传承非遗文化 记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兰凤英
■记者 颜天杰 夏姆
7月3日,记者走进松潘县进安镇中江一村兰凤英家,屋外就听到她弹奏的琵琶声。
一个人有了超越物质的追求,必有一团理想的火在胸膛燃烧,必有一种奉献的力量在心中澎湃,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兰凤英就是这样一个人。
“她脑子里有好几百首土琵琶歌,你要她唱哪首,她随时都能唱出来。”“她弹唱琵琶时特别投入。”“她记性好,什么调都难不倒她。” 这些话,都是喜欢听兰凤英弹唱土琵琶歌的人们对她的印象。
对兰凤英而言,唱土琵琶曲儿是与生俱来的使命。她的父亲是名扬松潘的琵琶王,母亲是享誉古城的民歌手,自打她记事起,兰凤英就在父母的一弹一唱中耳濡目染,学会了松潘民间小调和弹奏琵琶。从4岁开始至今,她已经唱了60多年了。
“那时候,琵琶弹唱既没有乐谱,也没有歌词。每当父亲唱歌时,我就拿个小本子在旁边写下歌词。”兰凤英说,最开始由于年纪小,好多字不会写就只有空着。直到上学后才逐渐明白歌词里的内容。
兰凤英学乐谱是在小学的时候开始的,她在当时音乐老师杨玉玲的帮助下,逐渐掌握了土琵琶弹唱的曲谱。10岁那年,她首次出现在松潘县举行的民歌赛上,出色的琵琶弹拨和甜美的歌喉获得了“快乐的小琵琶”的称赞。从此以后,兰凤英的琵琶弹唱从街口到田间地头,从喜宴到赛场。
“开餐馆的收入肯定比土琵琶表演高,但是我作为非遗文化传承人,身上担负着传承的责任和义务。”2008年,松潘县土琵琶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兰凤英成为唯一一位非遗传承人。从那时起,她把经营了半辈子的小店交给女儿打理,一门心思扑在了土琵琶弹唱事业上。
松潘的土琵琶,与传统的土琵琶有些不同,尽管也是柳叶形状,但只有三根琴弦。土琵琶是由白杨木做的,而琴弦则是用钓鱼线来做。兰凤英告诉记者:“在弹唱过程中,还必须有人在一旁用最常见的瓷盘和竹筷以及一对酒杯或者碗相互敲击来配合。”
土琵琶弹唱在松潘民间流传很广泛,既有南方的婉约,又有北方的诙谐幽默,包括爱情故事、历史传说、劳动生产等。”兰凤英说,作为一种生活化的表演,每当逢年过节、婚嫁之喜等庆祝活动时,当地村民都会邀请琵琶队唱上几段,这个风俗至今已延续了600多年。
为了保护传承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松潘县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在原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松潘土琵琶弹唱再次查漏补缺,建立较为完整的资料档案库,同时,对松潘土琵琶弹唱的传承人进行登记造册,并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组织专业人员对松潘土琵琶弹唱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在松潘县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兰凤英成立了土琵琶弹唱协会,共有22名会员。
从去年3月开始,每周四,兰凤英都会给城关小学的学生们教授土琵琶课,手把手教孩子们弹唱土琵琶。今年,兰凤英还担任了十里乡小学的校外老师,每周三为学生们教授土琵琶弹唱课。
“非遗文化的传承还是要从娃娃抓起,如果不依靠后人传承下去,土琵琶弹唱将会面临失传的危机,要把土琵琶弹唱在校园里传承下去。”兰凤英告诉记者,只有让更多喜欢土琵琶弹唱的学生学习土琵琶,才能更好地发扬和传承松潘土琵琶弹唱。
松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松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