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建带动 古城探路转型增效
松潘城北新区。 伍国徽摄
“安徽情似九天雨,沐浴松潘万人心”。在古城松潘,十年来一直矗立着这样一个巨幅标语牌。
5月8日到10日,“川”越十年·全国党报党端联合采访活动的记者重访安徽对口援建的高原古城松潘县,看十年山河巨变,听十年动人故事,记十年皖松情谊。□本报记者王虹安徽日报记者罗宝
新生活 带来致富动力
云昌新村是松潘县的一处灾后重建居民安置点。见来自安徽的记者走进村子,村民将卡周满是笑意,“现在有好房子住,又养了几十头牦牛。有这样的日子,还得感谢安徽的‘亲人\’们。”
地震前的云昌村,因地处高山地带、出行不便而面临发展困难。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又让不少村民的房屋受损。如何尽快帮助居民恢复正常生活并增收致富?
2008年7月,在安徽省的对口援建下,云昌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了。该项目包括居民房屋及相关配套设施。经过一年多的建设,2009年,村民搬进新房子,开始了新生活。
云昌新村相关负责人说,村里正在培育主导产业,以种植中药材、发展特色养殖业为突破口,带动全村农牧民增收。
两手抓 改善民生环境
改变的不只是云昌新村。2009年,安徽省出资1.2亿元,对标安徽最好的中学对松潘中学进行援建。一年后,松潘中学新校区拔地而起,新校区占地面积约为老校区的3倍,包括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等。
硬件提升的同时,安徽还不断向当地输入“智力”支持。“每年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都会派老师到这里,已经连续七年了。”松潘中学老师姜磊说。得益于支教团老师先进的教育理念,该校本科录取率连创新高。
记者来到松潘县人民医院新址,“安徽援建”四个字格外醒目。2008年9月,安徽省投资近1亿元新建松潘县人民医院。新医院建筑面积16465平方米,共设床位160张,拥有先进数字化信息系统,设施设备都达到“二级甲等”的标准。2011年5月,医院正式开诊运行,极大提高了当地的医疗水平。
强根基 经济转型增效
5月10日,踏入松潘古城,记者立即被这里的古城墙所吸引:城墙巍峨耸立,门基大石上各种别具匠心的浮雕,古色古香,韵味无穷。
投入7亿元建设松潘新城、3.5亿元改扩建川黄公路、3亿元提升川主寺镇风貌……2011年,安徽省援建松潘县的工程项目全面完成交接。作为一座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松潘县在安徽省的援建下,脱胎换骨,灾后重生。
经过统一的规划和风貌改造,松潘古城的游客接待能力提高了,城市的规划布局也更合理了。
援建“输血”扎牢了根基,松潘县定下“打造国际旅游胜地”目标,开始“自我造血”。松潘县相关负责人介绍,较十年前,松潘县不少经济指标成倍增长。2017年,松潘地区生产总值19.7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4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29元,接待游客413.58万人次。“经济转型增效、民生福祉大幅提升、社会大局持续向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局面。”
人物
一位安徽人的松潘情缘
□本报记者王虹安徽日报记者罗宝
5月9日,松潘县川主寺镇,县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局副局长石斌正帮涉旅企业办理手续。
10年前,石斌还是一名来自安徽的抗震救灾大学生志愿者。这10年里,他娶了一位松潘当地的藏族姑娘,并有了孩子。如今,定居松潘的他自称是“安徽松潘人”。
回忆十年前,石斌感触颇深。“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石斌正在安徽的一所大学里读书。得知安徽省对口支援松潘县灾后恢复重建时,石斌热血沸腾。毕业后,他毅然踏上了去往高原古城松潘的道路,开始了志愿者生涯。
2008年7月17日,到松潘的第二天,石斌就来到大姓乡开始工作。发放物资、整理档案、为建房选址测绘……眼看着大姓乡云昌村的安徽情缘小区建成,47户藏民告别高半山,住进了新居,石斌也被高原烈日晒成了“黑人”。
随着安徽对口援建工作完成,很多援建人员陆续撤回安徽。石斌却决定“留下来”。他是家中独子,“父母亲一 开始舍不得我,后来,他们慢慢也能理解我了。”石斌说,留,是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我更要好好工作,才能无愧于心。”
2012年,石斌考入松潘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之后,他先后在松潘县食药监局、松潘县旅游市场综合执法局工作。回想这十年,他说,这是“奋斗的十年、奉献的十年、收获的十年、感恩的十年,更是无怨无悔的十年”。他也希望更多的青年志愿者能到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去,奉献青春,收获成长。
现场
绿色羌活酝酿致富希望
□本报记者王虹
5月10日,位于松潘县岷江乡的羌活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一片绿色。村民俄么和其他几位村民正蹲在田里,给羌活除草,“再过2年,这些羌活就能卖了。”
松潘县是川西北重要的中药材原产地,拥有优良的生态环境、明显的生物多样性特征,适宜多种中药材生长。在震后的援建中,安徽省注重产业规划发展,引导松潘县推动特色经济作物基地建设,中药材的规模化种植由此发展起来。
2012年,松潘县岷江乡北定关村成立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流转土地发展种植基地1000余亩。占地20亩的羌活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就在其中。
松潘县农技人员杨全贵介绍,羌活成长期需要好几年,但每亩产值可达1.2万元,“综合算起来收入比种玉米等传统作物要好些。”
发展基地也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因为住在附近,俄么把自己的4亩土地流转给了基地,平时一有空就到基地来找些除草、守门之类的活儿,一个月还有近3000元收入。
此外,合作社还开展中药材种植奖补试点工作。农户自发种植,在农产品验收合格后,农户可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获得补助。补助金额直接与种植户种植品种、种植效果挂钩。“我们还不定期对村民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村民的种植技术。”杨全贵介绍。
据悉,目前松潘县已发展羌活等中药材近2万亩。下一步,该县还将在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的同时,发展蔬菜、高山水果等经济作物,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记者哈斯满坐诊、开药、手术……他们就像是一部精密的仪器,从不因每天机械的重复而烦躁。杨冬红,松潘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每天她都把诊疗的日程安排得井井有条。通常,早上6点起床,7点过出门,顺...
松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松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