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启:四朝天子四朝臣

烟台晚报 2018-04-06 08:53 大字

烟台故事■人物

文溪

在莱州市虎头崖镇西原村的任氏族谱上,有个为明朝四代皇帝所倚重的人,名字叫任启(1383-1460)。民间传闻,燕王扫北时他救驾有功,因而进了皇帝属下的军事机构———锦衣卫。《明实录》记载,他于永乐二十二年被提拔为锦衣卫指挥佥事,掌镇抚司事;宣德二年任锦衣卫指挥,五年升至指挥同知;正统元年晋升为锦衣卫指挥使,掌陕西行都司事,朝廷还专门赐敕嘉勉他;景泰元年又加封为都督佥事,正二品,镇守甘肃一带。《莱州府志》给其的定语是:“屡立边功,朝庭倚重”。那么,任启究竟有何边功,能让大明皇朝如此器重?

明宣德二年(1427)冬10月,四川监察御史与布政司参议,力奏为事官韩整有受贿之嫌,且有奸人妻女之劣行;都指挥高隆,亦肆贪淫,与韩整坐视威州(今属汶川县)受围三月不行赴援;千户钱宏,激变番蛮,为的是不想征进交趾(越南北部,明设交趾省)。宣宗准奏,乃命行在锦衣卫指挥任启、监察御史李珏前往松潘卫,查究其实。

松潘,古名松州,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是历史上有名的边陲重镇。因地理条件恶劣和民族成分复杂,所以经常出现时叛时服、民族纠纷等情况,故洪武年间在此设卫建所,实行军事管制。任启和李珏来到松潘,很快查清了事件原委。当初,朝廷命松潘卫官兵去交趾戍守,众人怕苦不想前行,便问计于千户钱宏。钱说只须如此这般。大家称妙,遂诬番人容儿结蓄谋反叛。接下来,事情正如钱氏所料,卫所接报,不敢怠慢,速递都司;都司上奏,朝廷令松潘卫征讨,交趾之行果然免除。容儿结见官兵冲他而来,大惊失色,率众急走黑水河,沿路抢掠,边民不堪其扰;韩整、高隆驻兵宿留不进,惟事贪淫,致使事态进一步扩大。真相水落石出后,皇帝敕令斩钱宏于松潘,贬谪都指挥高隆、为事官韩整、邓鉴等广西充军。

宣德三年(1428)12月,明宣宗钦派锦衣卫指挥任启、参政叶春、监察御史赖瑛与太监刘宁,奉旨前往镇江、常州及苏(州)、松(江)、嘉(兴)、湖(州)诸府,“察捕强豪,殄除凶恶,以安良善”。江南本是鱼米之乡,可这一带的土豪大户、积年逃军、逃囚等居多,他们“倚豪恃强,挟制官府,侵欺钱粮;或强占田产,或污人妻女;或起灭词讼、诬陷善良;或纠集亡赖在乡劫夺……”实际上,早在洪熙元年(1425)八月,这场“扫黑除恶专项”活动就已拉开了序幕,南畿(南京)、浙江设巡抚自此而始,参政叶春和大理寺卿熊概曾衔命前往,尽管重拳出击,诛杀了首恶,逮捕歹徒数十人,但由于处理不彻底,有漏网之鱼,故在事后死灰复燃。这一次,任启一干人等来到江南卫所,马不停蹄,拉网式地进行排查。在取得相关证据后,不管嫌疑人何等背景,一律遣官军擒捕解京,使其得到应有的惩处,还江南百姓一方晴明的蓝天。

景泰三年(1452)7月,已年届七秩的任启,欲告老还乡,奏请辞官。然而,兵部上疏,说任启“年虽七十,精力未衰,兼久谙边务,宜留治事”,明代宗从之。就在代宗不准任启致仕的第七天,哈密国晋贡玉石33500余斤。按惯例,每斤玉石赐绢一匹,也就是说,大明须从国库拿出33500匹丝绢赐给对方。当任启着人验货时,却见“草恶杂进,不复办验”。此疏得到朝廷重视,代宗传谕,所贡玉石,“视其碎杂瑕疵者却之,其入贡无验者勿纳”。此举大大降低了国库损失,深为朝廷称道。

景泰六年(1455)秋,任启再次请求致仕,明代宗依然不应声,因兵部又有其“精力未衰,公勤廉干,下人信服”等语。天顺二年(1458)六月,任启第三次奏请致仕,明英宗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封其孙子任俊代为甘州卫指挥佥事。天顺四年(1460)正月,任启病逝,享年78岁。朝廷闻讯,“遣官赐祭”。

新闻推荐

找寻十里洋场的 松潘路

■杨友利记者吴冰凌来到上海,最想去的便是松潘路。一条小小的,不起眼的马路,却是我无数次想象中漫步的地方。从上海最为繁华的南京东路乘坐地铁10号线,到达天潼路之后转乘12号线,在宁国路下车,然后沿着...

松潘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松潘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