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贫困“小村庄”致富“大变化” ——松潘县红扎乡德苟村精准脱贫见闻

四川经济日报 2017-12-05 02:37 大字

农历十月,松潘已是大雪纷飞、冰天雪地的景象。又是一年岁末,那里的百姓饮水用电是否更加有保障了?交通出行是否更加便利了?产业发展到底怎样了……近日,记者走进松潘县红扎乡德苟村,去探访那里的喜人变化。

德苟村位于松潘县西南部,海拔2860米,属纯藏民族聚居地,是全县精准核定贫困村之一,贫困家庭11户50人,占全村人口的18.9%。这里贫困覆盖广、农业底子薄、农民贫度深,消除贫困、实现小康是村里人世代守望的梦想。

“以前我们的住房条件很差,不通电不通水,下山还要走泥巴路,现在家里不仅通了水、通了电,还有了网,如今我家的收入也由以前每年1万元增加到现在每年3万元,日子越过越好了。”村民夺他高兴地对记者说。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德苟村加大基础设施提升力度,瞄准制约脱贫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增强稳定脱贫能力为重点,将扶贫资金和资源,配置到能够从整体上推动基础设施改善的项目上,累计投资419万元,不断夯实电力、饮水、通信、广播等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了贫困群众生活用电全保障、安全饮水全达标、通信网络全覆盖。

脱贫奔小康,产业是关键。要想完全改变德苟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还在于发展致富产业。为此,德苟村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着力强化产业提升,帮助村民在发展致富产业上聚力攻坚,持续推动稳定增收。该村第一书记黎小彬告诉记者,村里通过分类指导发展了越来越多的优势集体经济,切实增强了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

聚力发展,改善民生,对于德苟村来说,脱贫攻坚的过程也是村里各项事业提升发展的过程。就读于红扎乡中心小学的央金告诉记者,在学校,她的好多同学都得到了资助,不用花钱就可以读书,教学环境也越来越好,她立志要做一名教师,将自己学到的知识用于帮助更多人。

不单如此,德苟村还积极落实医疗扶贫“十免四补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八个100%”和分级诊疗,实现贫困户参合率100%,确保村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在全面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同时,德苟村还坚持扶贫与扶志、扶贫与扶智相结合,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办好农民夜校,组织贫困群众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学技术,积极培育新风正气,引导贫困群众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记者了解到,红扎乡德苟村2015年成功脱贫3户14人,2016年完成6户29人脱贫任务,2016年顺利实现贫困村退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2.7%。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脱贫攻坚是一场没有退路、时间紧迫的攻坚战。当一个又一个美丽、幸福的村寨在阿坝大地星罗棋布,我们坚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能如期实现。

赵原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庄媛 文/图

新闻推荐

三支精锐部队 14700人护卫蜀王府明朝蜀王们的日常生活(一)

明朝蜀王们的日常生活(一)明三彩琉璃仪仗俑(蜀昭王陵出土文物)。明蜀王陵博物馆供图明洪武23年(1390)正月初一,朱椿正式就藩四川成都府,开始了亲王的生活。作为仅次于皇帝、高于一切官吏的亲王,其...

松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松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