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润无声幸福和谐遍松州——松潘县大力推进文化惠民走笔
■实习记者张蕾记者杨骁
早晨和邻居们跳健身操,下午去图书馆充充电,晚上再到家门口欣赏文艺演出……这是家住松潘县城南街村的黎树华大娘日常生活的一天。“现在我们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是越来越丰富了,日子也越过越幸福”。话音刚落,黎树华就急忙加入新一曲的舞蹈中。
其实,这只是松潘群众乐享文化红利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松潘县不断加大投入,优先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形成了“政府倾心搭台、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让该县文化事业四面花开。
全民阅读引领文化“新风尚”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浸润心田。在松潘县城繁华的十字路口,一间30平米的图书馆阅览室是不少群众闲暇时光的好去处。7月14日,记者来到这里,只见宽敞整洁的阅览室内窗明几净,环境幽静。浓浓的书香顿时扑鼻而来,一排排整齐的书架上排放着专业类、文艺类、生活类各类书籍近万册,阅览室自2015年8月开馆以来,已经接待读者6000余人次。
在阅览室看自己喜欢的书,已成为小学教师张颖的一个习惯,工作之余,她每天都会来这里看书。“以前不怎么喜欢看书,有一次陪朋友来阅览室,看见大家在这里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学到不少东西,渐渐就喜欢上这里了。”张颖如是说。
当然,读书也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松潘还将浓浓的书香氛围延伸到乡镇的各个角落。在进安镇的金坑坝社区农家书屋里,村民白新江一边翻看近期的报纸一边与旁边的村民小声讨论“两学一做”的意义。“农闲时间我们都喜欢来这里看书充电,现在又增加了公共阅报栏,邮局会定期配送报纸,《四川日报》、《阿坝日报》等党报都有,很受老百姓喜欢,能及时了解时事政治。”白新江高兴地对记者说道。
“4个社区、143个行政村、19座寺庙都有书屋,每个农家书屋有图书1500册、音像制品140余张,每月都会有党报党刊,每年还会补充采购100余册书籍。”县文体广新局负责人刘晓东告诉记者,通过开展“世界读书日”“送图书下乡村”“流动图书车”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文化正在潜移默化中释放着无穷的力量,阅读也成为一种文化生活新风尚。
随着松潘县文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该县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文化展览馆相继建设完成并免费对外开放,25个乡镇的文化站也是一个不少,满足了全县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活动需求。一件件文化惠民工程所带来的便利,犹如干旱的土地得到了雨水的滋润。
传承文化增加群众“获得感”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活动、古城灯会、民族健身操表演、非遗活态展示、中老年文艺节目展演……文化如水,沁入人们的心灵。近年来,该县通过不断丰富完善文化服务内容,大力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培育群众文体组织,基本上做到了重大节日有晚会,大型活动有演出,月月有群众性文化活动,当地民俗文化大放异彩的同时,群众对传承文化的“获得感”也在不断增加。
“说唱《松潘十三怪》、回族《耍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羌族多声部》这些节目都太震撼了,很有地方民俗风情,演出水准也很高。”说起对松潘的印象,成都游客李姝位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在松州古城内观看的大型民族歌舞晚会《天地松州》。
这台集众多元素的情景剧目,杂糅了松潘的传说故事、民俗风情等几乎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整台演出都是由艺术团自编自导自演的,演员几乎是松潘本地人,他们当中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也有民间艺术表演者。”松州艺术团团长窦华告诉记者,把这些传统文化传承人吸收进艺术团不仅解决了当地部分就业问题,也充分调动起他们参与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性。2014年4月27日《天地松州》晚会拉开帷幕至今,松州艺术团已完成演出近400余场,服务当地群众和中外游客230000余人次。
在文化日益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今天,像松州艺术团这样的文体组织,不再只是向人民群众、中外游客表演和展示松潘民俗文化的窗口,还是当地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文化重要力量和阵地。“每次文艺队来到我们乡,带给群众的不仅仅是一场文化盛宴,还吸引了大家积极参加文艺表演和展示活动,广大农牧民群众参与民俗文化传承的积极性更高了。”进安乡党委书记司马乃如是说。
一场场演出送到基层,点燃了群众的文化热情;一本本好书送进农村,给广大农民带来了精神的食粮;一场场展览送到百姓身边,让高雅艺术融进老百姓的生活……今日的松潘,乘建设文化大县、文化强县之东风,文化惠民活动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群众无不深切地感受到身边多彩文化生活的惠泽,幸福感蹭蹭往上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薛玲燕岳池记者站肖勇罗武林)“‘旺农贷\’不仅手续简单,还可以帮助我发展壮大,我回去以后和家里人商量,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干一把。”近日,黄龙乡樟木桥村养羊大户胡纯在参加“互联网+”农村金...
松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松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