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点里话幸福 ——松潘县牧场村见闻
■实习记者杨骁记者杨刚颜天杰
8月14日,记者来到松潘县川主寺镇牧场村,在青山绿水环绕间,一幢幢藏式风格的“别墅”错落有致,宽敞的水泥路两边的花台里花开正艳。
2009年,阿坝州启动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松潘县国营牧场的3个队63户牧民群众整体搬迁定居成立了牧场村,6年时间,当地牧民群众告别了过去“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奔上了致富增收的康庄大道,如今牧场村已是阿坝州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提升改造精品示范点。
“定居的日子比游牧生活好太多”
牧场村建设之初,松潘县就坚持“因山就势、依山傍水、自然布局、错落有致、彰显特色”的原则,修建房屋时着力体现藏族建筑艺术特色。
“这个房子修得好,不仅宽敞、温暖,还保留了我们藏族的建筑风格,住起来很巴适。”说起自家的搬迁房,60多岁的村民尕戈牙总忍不住炫耀一番,而对于以前的游牧生活他却记忆犹新。“原来生活很艰苦,在牧场上逐水草而居,住的帐篷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出行基本靠骑马、走路,看病、上学也不方便,文化生活就更谈不上了。”
今天的牧场村,家家通上了宽敞的水泥路,户户吃上了清澈干净的自来水,人人用上了家用电器。“篮球场修好了,村活动室也建好了,男女老少都有了运动、学习的地方,定居下来的日子比以前的游牧生活好太多了。”村民泽仁三郎说道,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牧场村群众日子愈加滋润。
“原来只有城里的小孩才能进幼儿园,没想到现在我们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幼儿园了。”说起村里的幼儿园,村民索朗扎西忍不住感叹,如今的孩子赶上了好时代。虽然牧场村只有5名学前适龄儿童,但教室、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和教师配备一样也没落下,保障了适龄儿童的学前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发展旅游让大家的钱包更鼓了”
在采访途中,记者遇到了刚刚从镇上采购回家的村民达拉孝。“今天我的藏家乐游客多,我专门到镇上买菜,下午为游客准备藏餐。”达拉孝一家有7口人,现在一家人都投入到藏家乐的经营中,而家中的260头牦牛则专门雇人放养。
“我每年花14000元请人放牧,自己在家搞旅游,比以前放牧挣钱多了。”达拉孝还承包了村里300亩的骑马场,游客不仅在这里可以骑马,还能体验沙滩摩托、放风筝。他告诉记者,生意好的时候,藏家乐和骑马场加在一起一天有近7000元的收入。
“全靠党和政府的帮助,给我们修定居点,我现在搞旅游富了起来,现在家里不仅置办了液晶电视、冰箱、冰柜、洗衣机,还买了一辆越野车,要是还在牧场上,不可能会有这么红火的日子。”达拉孝说。
如今乡村旅游发展正当红火,牧场村许多人家纷纷搞起了藏家乐,不仅如此,该村还修建了酒店、骑马场,旅游旺季的时候一天仅住宿就能接待300多位游客。“发展旅游让大家的钱包更鼓了。”该村党支部书记侯建军介绍道,为了方便管理,酒店和骑马场作为集体经济都承包了出去,年底全村人都能拿到分红,去年该村人均收入13000元,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旅游行业中,预计该村今年的收入会更高。
“路修得这么好,水电也不愁,读书、看病也方便,文化生活水平也提上去了,大家在家里就能挣钱,我们村的日子肯定是越过越红火。”谈到未来,侯建军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谷运花)今年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入库及动态管理工作,建立了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数据库。截至目前,全县25个乡(镇)143个行政村已完成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入库30370人,其中...
松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松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