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生态养殖成致富增收“金钥匙”——松潘县发展生态猪养殖走笔

阿坝日报 2014-07-07 14:53 大字

■记者 杨刚 宏翔 子琦

七月的松潘惠风和畅,气候宜人。离国道不远的立壳村、双泉村宽敞的河岸边,工人们正忙着给靖夷堡养殖专业合作社后续准备建设的生猪养殖场平整土地,开挖地基。在工地另一边,已经建好的生猪养殖舍已初具规模,一栋栋现代化猪舍宽敞明亮;一条条排水沟让猪舍污水流进污水处理池;一个个锅炉让猪仔在松潘寒冷的夜晚不会受凉。

“合作社基地建成后,养殖场出栏达12000头商品猪,商品猪年收入为1920万元,年新增经济效益5040万元。”谈及生态猪养殖的效益,在已经投入运营的保育舍里,技术员熊青林说道。如今,商品猪住着“商品房”,吃着“好粗粮”,加上养殖场的“大园区·小业主”模式和科学化管理,养殖“生态猪”成为了打开增收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大园区·小业主”模式让群众走上致富增收路

增收致富一直是摆在从高半山搬迁到河坝的立壳村、双泉村村民面前的一道难题。起初,村民希望把散猪养殖和玉米种植作为致富“突破口”,但散猪养殖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容易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

村民的难处,政府看在心头。为破解村民增收致富难这一现实瓶颈,县上一方面整合现有的资金、政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村民之前散养生猪的养殖经验,决定在这里建立“大园区·小业主”模式的生态商品猪养殖基地,以此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合作社与村集体合作,村集体负责管理本村圈舍并编号,落实相关责任主体。”双泉村村民王平告诉记者,所谓“大园区·小业主”的运作模式,就是由合作社免费提供猪仔和技术给当地村民饲养,统一规范管理,商品猪出栏后合作社按照当年市场最高价收购,经济效益以市场为导向作为村集体经济进行分配。

“高价收购”、“科学管理”让生态猪养殖规模不断壮大,随着经济效益的不断增加,村民们的养殖热情也日益高涨。“以前家里收入来源就是几亩玉米地,辛苦一整年不说,抛去成本,真正的利润就没多少了。但现在不一样了,今年家里新买的货车就有养猪的功劳在里面。”一边擦拭着崭新的货车,合作社社员马万全显得很是高兴。

“公司+基地+业主”的“大园区·小业主”运作模式,不仅解决了业主资金、技术、市场的难题,也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员的高效利用。用科技支撑一个产业,用产业带动致富一方百姓。

“技术引进+资金管理”路子让生态养殖有“钱”景

依靠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搞生态猪养殖以及合作社的带动,将逐渐让立壳村、双泉村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破解两个村产业发展难题。并希望今后能把这条致富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县上对发展生态猪养殖下定了决心,也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支持和配套政策扶持,对我们来说,就是要制定出内容详细、科学可行的规划,把资金用好,把政策用实。”松潘县畜牧局局长俄木郎嘉告诉记者。有了规划引领,生态猪养殖带来的效益就可以惠及更多群众。

除了新建圈舍及诸如化粪池、道路等配套设施,规划中提到的“技术引进”和“资金管理”吸引了记者的目光。据了解,松潘县正进一步加大同省内高校和企业在生态猪养殖技术方面的合作力度,每年都会邀请农技专家到现场对养殖户进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同时企业也将长期在养殖基地“驻点”,为养殖户在市场经营方面“解惑答疑”,从而彻底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除此之外,县里还将进一步规范资金管理制度,建立专项资金管理责任制,让“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在养殖户心中清楚明白。

“县上搞生态猪养殖产业,让我们彻底看到了增收致富的美好前景。”立壳村村民陈福刚简单的话语道出了所有村民的心声。

目前,松潘县正强力推进“一场、一区、一基地”建设。按照现代畜牧养殖“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原则,以镇坪乡靖夷堡万头商品猪繁育场为依托,辐射带动立壳村和双泉村商品猪种畜繁育场、小姓乡新丰村生猪养殖场、红土乡和红扎乡藏香猪扩繁场、畜产品精深加工销售市场,突出区域优势和养殖特色,推动全县畜牧养殖标准化、现代化、规模化发展,真正形成万头商品猪生产销售基地。让生态猪养殖成为松潘畜牧产业发展的“增长极”。

新闻推荐

“大”菜园上放飞“富民”歌 ——松潘县飞机坝高原有机蔬菜发展纪实

■记者杨刚尚剑子琦叫得响的高原有机疏菜品牌,实现了订单销售;富有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的有机蔬菜,走上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极具规模的现代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带领群众致富增收……走进松...

松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松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