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着猪群闯富路 ——松潘县养殖业发展走笔
■记者 赵原
一排排整齐漂亮的现代化猪舍,由钢管围成的猪圈宽敞明亮,干干净净,一头头大小猪或悠闲自在或欢快吃食……在松潘县靖夷堡养殖专业合作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生猪养殖业正蓬勃发展。
猪肉是城乡居民的主要肉类食品,近年来,松潘县围绕市场对猪肉食品的需求,加快生猪产业发展,对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改善群众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多项惠民政策的集中出台,也给养猪业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带来了重要发展机遇。
低风险调动生产积极性
“生猪养殖规模小而散,管理粗放,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滞后”,这是曾经松潘生猪养殖面临的主要问题。前几年,由于生猪出售价格持续偏低,养猪不赚反赔,严重挫伤了广大养猪户的信心,造成生猪生产下滑。随后松潘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种养殖业的发展,先后出台了相关畜牧业优惠政策,扶持畜牧业重建,落实能繁母猪饲养补贴、生猪良种补贴、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对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给予大力支持,生猪养殖的外部环境得以改善。
有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做支撑,产业进步就不再是一句空话。2012年12月24日,注册资金达600万元的靖夷堡养殖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并通过“大园区·小业主”的运作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业主资金、技术、市场的难题,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员的高效利用。
“现在采用的‘大园区·小业主\’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让群众养猪的风险大大降低。养殖场建设、设备引进、养殖成本等统统由引进的公司出资负责,销售完成后,扣去公司成本,剩下的就是大家分摊的利润。”负责人王晓兰告诉记者,这样的模式一来可以做到让参与的群众放心,二来通过差异化的分红来充分调动大家的生产积极性。
记者在松潘县畜牧兽医局的相关材料中看到一本账,按照出栏育肥猪每头100千克计算,每头出栏猪产值约为1500元。扣除购猪成本700元,饲料消耗费600元,每头猪净产值大约在200元上下,按照目前基地的养殖规模来看,一年下来也是收益不菲。
专业化确保生产规范性
走进基地养殖场之前,工作人员微笑着把记者拦了下来。原来,按照规定,进养殖区之前必须经过一套严格的消毒、更衣程序,“这些都是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
走出消毒室,一排排整齐漂亮的现代化猪舍印入眼帘。3月的松潘室外温度仍然偏低,而通过供暖系统调节猪舍内却温暖如春。抽水式粪便清理系统一改猪舍给人脏和臭的印象。正在调试的智能喂食系统将让养殖工作变得更加简单……
“这些圈舍从外表上看不出什么区别,里面的文章可不少。”指着一排排白墙蓝顶的圈舍,负责人王晓兰向记者介绍,一间间圈舍根据养殖需要被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在待产区,圈舍内安装了特殊围栏,对猪妈妈起到保胎作用;在“育婴区”,基地给猪宝宝们配置了恒温箱,确保其健康成长;在“产后休息区”,圈舍后设置有半封闭的小院,以方便产后的猪妈妈活动和恢复;在育肥区,基地设置有专业的检验检测室,随时掌握生猪的成长状况……
然而基地的“专业化”还不止体现在这里。根据仔猪、育肥猪生长特性,基地还制定了相应的饲养管理规程、饮用水标准及用药指南,建立了标准化生产档案和生产记录。饮水源、饮用水质量应符和NY5027标准的规定、饲料消耗记录、防疫记录等一个个专业化、标准化的制度,无不让人觉得“专业”这个词深深地嵌在了基地生产的全过程中。
多效益推动产业上新阶
小小生产基地,建的是项目,搭建的是平台,发展的是生产,收获的是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通过基地建设,搭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快速发展平台,将促进当地改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提高畜牧业集约化、标准化程度,有效增加当地群众收入。
基地的预期目标显示,在不久的将来,基地重点养殖户生猪养殖将基本建立起标准化规范,户年均出栏优质无公害生猪将达8头,150户合计出栏生猪1200头,出栏率达98﹪,出栏育肥猪体重将达100公斤。
在基地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猪场固体粪污、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能有效防止二次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优化农村生活环境。同时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土壤肥力,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一项项专业的措施和规范的生产程序,无形中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推动着当地畜牧业养殖的生产效率与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养殖、加工、经营、销售各环节联结,进一步缓解小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带动着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升。
一个基地,就是一个亮点,一次创新,就是一个起点。在推动养殖业发展专业化、标准化的路上,松潘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实习记者龚绍珍记者赵原)5月27日至29日,省、州政协委员视察组一行先后深入松潘县黄胜关、青云乡、镇江关和茂县的叠溪、石大关、渭门、光明等地,察看了桥梁、隧洞、站点等施工现场,并了解工程...
松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松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