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志愿服务是我一生的事业”

攀枝花日报 2017-04-16 10:06 大字
□本报记者 吴禹涵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这是《雷锋日记》中的一段经典独白,也是东区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刘红斌的心声。14年来,刘红斌把业余时间奉献给了志愿事业,带领东区志愿者协会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上万人,成为东区志愿服务队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刘红斌是攀钢冷轧厂一名普通员工,与志愿事业结缘,还得从2003年说起。当时,刘红斌到若尔盖县辖曼乡草原旅游时,参加了绿色骆驼公益协会组织的义务植树活动,志愿者们不计报酬、不辞辛苦的奉献精神,让他深受感动,也让他感受到了志愿者团队的力量。

回到攀枝花后,刘红斌召集了几名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起东区志愿者协会。改善矿工家属生活状况,成立东区“快乐学校”志愿服务队和外来务工青年服务中心,开展“快乐回家·温情你我”春运志愿服务活动,身体力行支持绿色生活理念……刘红斌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几乎投入到志愿活动中去,将东区志愿者协会打造成为全市志愿事业的中流砥柱。

“别人把打麻将、钓鱼当爱好,我的爱好就是干志愿者!志愿服务是我一生的事业。”刘红斌说,14年来,志愿活动就像他身体的一部分,已经深入他的骨髓,成为他身上流动的热血。刘红斌的努力见到了成效,也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可,东区志愿者协会先后荣获“全国公益事业荣誉勋章”、“全国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行动先进集体”、“四川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四川雷锋式志愿服务组织”等荣誉称号。刘红斌个人也被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评为第五届四川省优秀青年志愿者。

志愿工作为何如此让他着迷?刘红斌总结这14年的志愿生涯说,帮助他人不仅使自己得到快乐,而且让自己得到了提升。刘红斌回忆说,一次他率队去市福利院为老人开展志愿服务,他发现老人们最需要的不是按摩、喂饭等,而是陪伴。当天,一位70岁老人拉着刘红斌讲了一上午自己的故事,志愿者离开时,老人们仍然依依不舍,问他们什么时候再来。这让刘红斌联想到自己的父母,以前每次回父母家,他大包小包的东西提回家,但经常待不了多久便离开,没有好好陪父母说说话,深层次关心父母日显孤寂的内心世界。如今只要不忙,他就把时间抽出来好好陪伴家人。“从事志愿活动就是不断培养自己的品格,让我更能理解人和甘愿奉献社会。”刘红斌说。

作为一名资深的志愿工作者,刘红斌又有怎样的“志愿理想”?在他看来,志愿服务要想更进一步,就要着力“精准施援”,也要为有意成为志愿者的人们提供平台,更要成为调节社会风气的助推器。“志愿服务进社区是我们正在尝试的方向,我们的理念就是志愿服务一定要接地气,尽可能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也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切实得到帮助,感受到关爱。”刘红斌说,他的理想就是让志愿事业成为改善社会风气的一剂良药,重新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关爱,让助人为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新闻推荐

他用光影记录红原家庭

3月1日,摄影师王琦(右一)在红原县阿木乡卡口子村和麻志家、顿炯家、向巴家部分成员合影。从2012年开始,成都摄影师王琦便持续用镜头记录阿坝州若尔盖县麦溪乡黑河牧场藏族牧民严扎家和红原县阿木乡卡...

若尔盖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若尔盖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