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近日,若尔盖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这背后,离不开政协人的持续助推和奔走呼吁。且看—— 若尔盖“湿地保卫战”的政协力量 “让湿地红线区域成为不能逾

四川政协报 2016-09-10 00:00 大字

[摘要]“让湿地红线区域成为不能逾越的雷池”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我国三大湿地之一的若尔盖湿地,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水平衡等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长期以来,受全球气候变暖、超载过牧等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造成湿地面积缩小、水质下降、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能降低甚至丧失等严重后果。“到2012年,全县仅有1/3的湿地仍然保持原始状态,其余2/3的湿地已经不同程度退化。”阿坝州政协主席吴泽刚说。

划定湿地保护红线是解决湿地范围不清、没有保护依据的最好办法。阿坝州政协委员、若尔盖县湿地管理局副局长咏秀等多次建言,要科学确定湿地保护红线,遵从湿地生态规律,尽量减少乃至禁止人类对湿地进行干扰,“让湿地红线区域成为不能逾越的雷池”。

2011年,花湖景区在开发过程中,打算在核心景区建一个3000多平方米的游客接待中心,但因该接待中心位于湿地保护红线内,最终被主管部门强制叫停。

在阿坝州政协委员、若尔盖县寄宿制小学教师尕戈看来,保护湿地离不开公众的广泛参与。为此,她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保护湿地意识,发动公众监督举报破坏湿地行为,营造全社会参与湿地保护的良好氛围。

正是在这一建议促进下,2014年9月,若尔盖县与国际鹤类基金会合作启动实施若尔盖黑颈鹤环境教育项目,与当地部分中小学合作开展环境教育项目。

8月1日至2日,国际鹤类基金会3位专家到若尔盖县开展为期两天的环境教育夏季活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穿上黑颈鹤衣服在老师带领下“翩翩起舞”,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全面深入了解了黑颈鹤知识,进一步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钱从哪里来?”各级政协委员都很关心

湿地保护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投入,而阿坝州和若尔盖县的财力十分有限。“钱从哪里来?”各级政协委员都很关心。2011年,全国政协委员王福耀和其他委员联名提交《关于正式立项启动若尔盖湿地沙化治理的紧急提案》,建议国家尽快对处于江河源头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评估和利益分析,建立生态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的补偿机制。

省政协常委、阿坝州政协经济委主任王树明则建议,国家在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中,加大湿地修复项目支撑和资金投入力度,采取“填沟还湿、限牧还湿、治沙还湿、灭鼠还湿”的综合措施,切实抓好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

委员们的提案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4年8月,财政部发布消息称,为促进湿地保护与恢复,当年中央财政增加安排林业补助资金湿地相关支出15.94亿元,支持启动了退耕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和湿地保护奖励等工作。

前不久,省发改委决定将1亿元的湿地项目资金投放于若尔盖、红原,开展填沟还湿、治沙保湿、湖泊水位提升、湿地污染清理、湿地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结合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和农牧民增收,推动保护和利用的双赢,力争做成湿地恢复示范工程。

卓玛当州是若尔盖县红星乡扎窝村人,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500多头牦牛,400多只藏绵羊,放出去都散开一大片,所过之处草场破坏严重。”卓玛当州坦言,在退牧还草政策出台之前,大规模的放牧对湿地造成了破坏。

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等工程,提高相关补助标准,卓玛当州缩小了养殖规模,依托紧邻花湖景区的优势办起了农家乐。现在,他家不仅靠农家乐实现了增收,每年还能领到退草还林、退牧还草等相关补贴近4000元。

新闻推荐

若尔盖县依托林业生态产业助农增收致富

(王燕记者庄媛)“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了,守住家门口的森林就能享受补贴。从下月起,我每个月能领到830元工资,现在我既当护管员又能在家里面劳动,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贫困户的关心和照顾!”近日,若尔盖包座乡...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