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种植+加工”,大黄“钱”景好 ——若尔盖县阿西茸乡中药材产业发展见闻

阿坝日报 2016-07-13 13:45 大字

不卖鲜货卖干货群众收入更增加

■实习记者张蕾记者杨晓

6月30日,记者走进若尔盖县阿西茸乡,目之所及处处都是一派热闹景象,整齐连片的大黄种植基地里,有的正在生长,有的已经采挖,微风吹过,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药香。

近年来,若尔盖县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优势,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为切入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大力发展优质中药材种植业,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稳步推动“阿西茸唐古特大黄”向规范化生产、精深化加工、产业化发展方向迈进,大黄种植已成为当地农牧民群众创收致富的新兴产业。

不种蔬菜种药材土地里长出“金娃娃”

沿着宽敞整洁的通村道路一路向前,两旁的田地里叶子极似鸡爪的唐古特大黄连绵数公里,不时可以看到栽培大黄的肥料、育苗、选种试验田,团结村全村共种植大黄面积达1200亩,在当地村民的悉心照料下,现在大黄收获在望。

海拔3250米的团结村,有着适宜大黄生长的气候、水质、土壤等环境条件,2003年,开始有村民试种大黄,经过十余载的发展,唐古特大黄好比土地里长出的“金娃娃”,成为该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哒哒哒……”一台小型的挖掘机穿梭于田间,深埋在土里的大黄根茎陆续被翻了出来,村民们把裤管高高挽起,尾随其后,手脚不停歇地将大黄身上的土抖落,一株株刚从地里挖出来的大黄平摊在地上,浓郁的药香味扑面而来。

“你看,只有这个根和根茎是药用部分。大黄采收年限必须要达到,如果市场短缺就采收了去卖,药效就达不到。”休息之余,村民牟小虎说。

和大多数村民一样,以前牟小虎家也种植高原油菜,每亩每年收入不到500元,他家40亩地年收入不到2万元。今年,他家成熟的大黄有6亩多地,按照亩产5000斤左右计算,光新鲜大黄牟小虎家就收入近6万元。

目前,新鲜大黄的市场收购价是1.5元一斤,而团结村种出来的大黄,村里的合作社的收购价是2元钱一斤。大黄的品质决定其价格,而这背后是团结人绿色生态的种植理念、科学的栽培技术和辛勤的劳作。

“我们村的大黄从选种、育苗到栽种再到田间管理、采收年限,都有一系列严苛的标准。施的是羊粪、农家肥等有机肥料。除草都是人工,绝不使用农药。”村委会主任马继强告诉记者。因为纯天然无公害,含药量超出国标规定的0.50%达到了0.70%,团结村的唐古特大黄以其高品质出口到了日本。

走进大黄初加工厂,村民们正在对大黄进行切片、烘干、运出厂房。“湿大黄是2元一斤,切成3厘米厚的大黄片,再烘干,价格就是每公斤19.5元,按平均3.75斤生大黄晒得一斤干大黄,加工后除去成本,每斤湿大黄的价格还提高了近2毛钱。”副乡长邓桂生告诉记者,加工厂清洗、烘干设备的引进,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投入的同时,也避免了因天气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的损失,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增收效益也十分显著。

说起团结村的大黄加工厂,不得不提的就是若尔盖县生态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是该村中药材产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力量,它上与市场对接,下与农民联手,并在政府扶贫开发与综合防治大骨节病项目的支持下,于2011年修建了大黄加工厂,团结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形成一个完善的中药材产业链平台,实现中药材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

“把新鲜大黄卖给合作社是我们的主要收入,合作社进行初加工后销售给成都泰丰有限责任公司,所得的利润按各家的产量分红,群众占70%,合作社占30%。”“合作社是我们村自己的,全村30户都是社员,在合作社的引领下,村民收入提高了,村集体经济也壮大了。”说起合作社的好处,几位负责切片的村民,你一言我一句,都赞不绝口。

“这是我们最初的烘干房,它是用煤的。正在使用的这个烘干房是空气能的,我们最多的时候是一天加工20吨湿大黄,已经不能满足我们乡大黄产业发展的需求了,明年我们准备投资30万元引进太阳能烘干库,扩大加工规模。”邓桂生告诉记者,今年,该合作社与成都泰丰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250吨干大黄订单,目前已经完成了28吨,收入54万余元。

中药材种植市场前景看好,种植成本低,效益高,市场风险小,可谓朝阳产业。该乡党委、政府在总结团结村成功种植大黄的经验基础上,在全乡进行了大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利用扶贫开发与综合防治大骨节病项目支撑,全乡6个村共推广种植大黄4600亩,农牧民群众经济收入增加十分显著。

新闻推荐

若尔盖县全面开展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工作

本报讯(生措)6月初开始,若尔盖县财政局联合县农业畜牧等部门深入半农半牧区开展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工作。此次补贴工作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

若尔盖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若尔盖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