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春风化雨驱病魔爱心暖流润心田——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成果巩固提升工作纪实

阿坝日报 2015-08-18 14:15 大字

“病区群众居住环境得到全面改观,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产业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群众增收渠道畅,致富道路宽。”

……

日前,前来阿坝州开展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成果巩固提升工作绩效评价的国务院扶贫办领导以及相关专家们,纷纷点赞病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的沧桑巨变!

生活质量的硕大改善,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群众收入的大幅提高……自2013年阿坝州启动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成果巩固提升工作以来,阿坝扶贫人立足解决贫病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从更换粮食、产业培育、卫生防治、社会保障入手,精准发力,真抓实干,试点成果巩固提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有力推动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

三年间,试点巩固提升工作已完成投资5.69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亿元,省投资1.61亿元,群众自筹1.08亿元。试点巩固提升工作燃起了雪域高原上患病群众告别梦魇、走向阳光、建设美好新生活的希望。

着眼斩断病链,继续实施更换粮食工作,改善群众饮食习惯,提升病区生活水平,新发病例得到有效控制。

8月的阿坝县在一场雷雨过后,春意浓浓、绿意无限。

在阿坝县垮沙乡垮山村,村支部书记任真多尔吉的带领下,来到大骨节病患者色尔中家,色尔中正一瘸一拐地给其母亲做饭,这对常人来说极易的动作,对她而言,却显得举步维艰。

48岁的色尔中及母亲同系Ⅲ度大骨节病患者,她与母亲相依为命,艰难的过着生活。在“试点”期间,通过异地搬迁、饮水安全、更换粮食等项目实施,色尔中一家从高半山上搬到了现在的垮山村,住进了漂亮的新房,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吃上了可口的大米饭。

据了解,垮沙乡是阿坝县大骨节病重病区之一,地处偏远,农牧民经济收入不高,长期以青稞、土豆为主食,饮食结构单一,营养结构失衡,全乡发病率一度高达80%以上。

改变群众饮食习惯,继续实施更换粮食项目,便是异地搬迁、饮水安全等综合项目实施之后,防治大骨节病的有效途径。

“我们从以前主食是糌粑,喝不干净水,到现在的主食是大米,配食蔬菜、豆类、肉类等,喝纯净的自来水,党委、政府一直帮助我们改善饮食,生活水平高了,也就不容易发病了,党委、政府是我们的恩人啊!”色尔中激动地说。

“现在,我除了每年能够领取80公斤的粮食补助,还每月领取260元的生活补助。去年,政府还给村上买了种牛,让我发展养殖业,这样我们有了些经济收入,但是,像我这样的家庭要实现全面小康确实有些困难,希望换粮政策能够继续实施。”色尔中道出了心声。

据任真多尔吉介绍,垮山村属大骨节病重病区,全村73户人,每户每人都能领取到粮食,同时,针对大骨节病多发于5—15岁孩子的实际情况,该村通过易地育人项目进入易地育人学校的学生,也能够定期领取到粮食。“我们采取‘生活补助+口粮供应’补助模式,采取边调边运发放、集中供应与分批次相结合等多种发放方式,让患病儿童在家、在校生活有保障,在生长发育关键期摆脱患上大骨节病的危险。”

“三年来,我们这里已经基本没有青少年得大骨节病了,下一代不会得这病,那比什么都强。”任真多尔吉说。

不光是垮山村,全州大骨节病区群众以及易地育人学校里的学子也通过更换粮食政策逐渐告别昔日饮食单一的状态,吃上了安全放心的主食,过上了全新的生活。

据统计,三年来,阿坝州累计投入更换粮食资金18506余万元,持续对11.6万余病区群众和2.5万余名易地育人学生更换粮食,供应粮食3479余万公斤,更换粮食不仅改善群众生活质量,更是让病区学子、新生代们实现了与病“绝缘”。三年来没有发现新发病例,基本控制大骨节病发病率。

着力产业扶贫,狠抓培育特色产业,变“输血”为“造血”,病区群众用勤劳致富的双手,摘除贫困帽子,迈向全面小康。

阿坝州大骨节病患者人口多、扶贫任务重、脱贫难度大,找准致贫的根子,开对脱贫的方子,才能加快步伐迈向全面小康社会。这是全州扶贫人的共识。

“为彻底摘除贫困帽子,阿坝州积极寻找脱贫良方,探索出了依靠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病区群众增收致富的路子。三年来,我们不断加大病区产业发展培育力度,发挥特色优势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病区群众致富增收。”州大骨节病试点办主任刘木滚介绍道。

确实如此。穿梭在川西北高原,禽满圈,粮满仓,处处瓜果飘香,病区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类合作社星罗密布,群众笑脸盈盈,给人民留下深刻映像。

在汶川县雁门乡月里村李子基地,成片的李子树把该村装扮得世外桃源般美丽,预计2016年可进入盛产期,可产李子200万斤,产值可达600万元,实现纯利润300万元,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在阿坝县麦昆乡沃朗村的高原中低温食用菌基地,棚架内种植的食用菌,长势喜人,群众搬运、装箱、存贮……忙得不亦乐乎。该项目于2013年实施,今年种植金针菇300万袋,球盖菇37亩,双孢菇52500平方米,预计总产值达3000余万元,目前,共有200余群众在该基地务工,且每月工资不低于2500元。

在松潘县山巴乡山巴村中药材种植基地,一畦畦整齐的耕地和亭亭如盖的大黄让人眼前一新,2013年,该村实施产业培育项目,种植大黄、羌活160亩,管护3至5年可实现亩产值7500元以上,采挖后总产值达120万元以上,该村人均纯增收1000余元。

……

大黄种植、莴笋种植、马铃薯种植……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兴起。藏香猪养殖基地、肉兔养殖基地,藏系牦牛绵羊有机产品生产基地……特色养殖基地不断集聚,特色农业畜牧业基地的崛起和合作社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经营,架起川西北高原病区农牧民群众致富增收的桥梁。

“党委、政府通过换粮解决我们基本的吃饭问题,还通过帮助我们发展产业,解决了我们长远生计问题。”若尔盖县团结村大骨节病患者如曼特甚是感激。

沐浴着党的温暖,而今,如曼特告别了贫苦的日子,种上了17余亩“唐古特”大黄,除了种植收入外,如曼特还利用空闲时间到基地务工,收入大幅提升,已是全乡闻名的致富能手。

伴随试点成果巩固提升工作的春风,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辐射下,在专合组织的积极带动下,全州11万余病区群众和如曼特一样,正奋力摘除着贫困帽子,迈出了全面同步小康的步伐。

据统计,三年来,阿坝州累计投入项目资金2.6余亿元,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旅游业,共实施项目317个,覆盖受益群众15000余户以上,户均年增收4500余元。在全州13个县的病区村培育提升“种养加、果蔬药、游购娱”等支柱产业及配套设施建设……产业培育项目的实施,让病区群众“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不仅实现了由“输血”为“造血”的完美嬗变,更是为群众打开了增收致富、全面同步小康的“门窗”。

着重于病情,采取卫生防治、社会保障,全面提升病区保障能力,让病区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按照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要求,全州已将大骨节重病患者纳入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实施生活补助、医疗救助以及集中供养,使大骨节病患者基本生活得到了保证,实现了困有所助、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生活条件根本改变。

在松潘县敬老院,部分老人坐在院内椅子上晒着太阳,悠闲地聊着天,不时有工作人员上前询问身体状况和检查身体。而在院后,患有Ⅱ度大骨节病患者李世国老人正在用锄头给菜地除草,动作显得有些笨拙。

“大爷,您怎不休息啊!”“这你就不知道了嘛,我这是运动,活动关节,像我们这种病,轻的手脚关节肿大没力气干活,重的腿短手短成了侏儒,多运动能缓解病情。”李世国老人放下锄头,边擦汗水边说道。

据老人介绍,为鼓励患者多活动,院里出台各种政策,比如,让老人自愿洗碗,自愿参加各种文艺表演,自愿管理菜地……不仅丰富了老人晚年生活,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恶化。“我们通过劳动,可以挣分,然后院里给我们发钱,我们患者参加各类活动积极性相当高。”

“那您在这里生活得好吗?”“那当然,吃得好、睡得好,想干啥就干啥,随心做事,现在政府不仅给我们提供食宿,而且给翻修院子,维护设备运行,还定期给我们发药,检查身体,感谢党委、政府!”

不仅是在松潘,全州其余县的患病老人,同样能够享受这样优质的生活服务。试点期间,全州修建20个Ⅲ度大骨节病患者集中供养中心,将3100余名Ⅲ度大骨节病患者纳入“五保”供养,3.8万名Ⅰ、Ⅱ度大骨节病患者纳入农村低保,在试点巩固提升期间,全州累计投入项目资金200万元,用于全州Ⅲ度大骨节病患者集中供养中心日常维护。

此外,据了解,目前,全州4万余名大骨节病患者已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有医疗救助金。通过“新农合”资助、门诊救助、大病救助、医疗救助等扶持措施的综合实施,形成了资助、救助、互助、自助互为补充、互促互进的长效保障机制。

据统计,三年来,全州累计投入资金1380万元,完成120981人次大骨节病患者对症治疗,58个监测点的病情监测,13个数据库维护及医疗救助等工作……卫生防治项目的实施,强化了对症治疗,病情检测,患病群众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按照《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成果巩固提升工作方案(2013—2015年)》,试点成果巩固提升工作将于今年结束。三年来,全州扶贫人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负重前行,坚韧奋斗,试点成果巩固提升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但要如期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有难度。我们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关怀下,在阿坝扶贫人的真抓实干下,在病区群众的艰苦奋斗下,病区群众的明天必将越来越精彩!

·刘尚剑·

新闻推荐

若尔盖县推动新能源快速发展

本报讯(若发改局)近年来,若尔盖县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加大对优势资源太阳能和风能的开发力度,先后与四川中环能源有限公司、中电投四川电力有限公司签订了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开发投资协议。该县...

若尔盖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若尔盖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