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电了 托起藏区百姓更多梦想
“有热水,有wifi!”甘孜州理塘县禾尼乡冷戈村“驴友之家”客栈门口,偌大的宣传牌遥遥“招呼”着骑行国道318线的驴友。客栈老板所波尝到了通电的甜头,“禾尼乡通电了,我再也不需要每天用柴油发电机发电,还新添了热水器和wifi,生意比以前至少兴旺一倍。”
这是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惠民富民的缩影。解决通电问题,有力地推进了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2014年的回访,新通电地区农牧民年均收入由通电前3924元提高到通电后5167元,增长14.5%;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炊具分别为74、26、26、31台。
一个藏区百姓的喜悦:通电了,虫草可以不“瞎卖”了
大渡河蜿蜒而下,群山之间,坐落着美丽的甘孜州丹巴县丹东乡。最年长的老人、85岁的仁增降初说,以前没用过电。
“灯光底下点蜡烛”,是乡长岳国军最直观的感受。面积广阔、人口居住分散,成了制约丹东乡通电的主要因素之一。
大约10年前,丹东乡附近兴起了小型水电站,部分人第一次用上了电。但“小水电”功率有限,仅能维持基本照明,而且灯光微弱,导致了灯光底下点蜡烛的怪现象。每年河水结冰后,“小水电”便彻底罢工。近年来,“小水电”设备老化,供电时间进一步缩短,人们一年几乎3/4的时间过着无电的生活。
2015年6月26日,无电区建设项目工人对每户的线路电表进行了最后的检查。56岁的扎西彭措坐在家门口,笑呵呵地看着这群年轻人。“通电后,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好。”扎西彭措说起了希望。在他印象中,大约在1995年才第一次用上小水电,每年能用上电的时间不超过1/3,更多时候则与祖辈一样,靠燃烧松光(松树的结疤部分)、点蜡烛照明。
挖虫草,是村里人的主要收入。由于常年无电,村民们无法顺利与外界联系,虫草也往往卖不到好价钱。“没电就相当于没了眼睛没了耳朵。”扎西彭措说。
6月30日,丹东乡顺利通电。扎西彭措最开心的,是可以看电视、上网,实时监控虫草价格,“以后不至于‘瞎卖\’啰。”
一个纯牧业村的梦想:电力为旅游发展插上翅膀
海拔4300米的丹东乡莫斯卡村,千百年来靠放牧为生,被三座神山环抱,集雪山、森林、草原、冰河、海子为一体,是驴友们向往的人间天堂。
驴友“勇敢爱生活”曾在去年自驾进入莫斯卡村,他在攻略中写道:“除了高山草甸的秀美,城寨的庄严,莫斯卡还有最鲜活生动、憨态可掬的精灵——旱獭,当地人叫‘雪猪子\’。”每天早上,这些胖胖的小家伙就会钻出地洞,站起身来,双爪合十朝向某一个方向,好像是在虔诚地朝拜。当你给他喂食物的时候,它会直起身体,双爪合十,将食物抱在爪中慢慢品尝。吃饱之后趴在地下,就像一个毛质的坐垫,又平又软。
他感叹说,如此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却因为不通电,生活相当不便。从丹东乡进入莫斯卡,30公里的路程,开车至少要5个小时。“村里没有卫生间、没有热水器,偶尔有电,不过灯光很暗。”他和伙伴们只能选择露营,也没办法洗澡。
丹巴县委书记陈天康告诉记者,莫斯卡村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村民以前从没想过发展旅游业,现在通电了,有了发展旅游业的可能。“离县城不远的甲居藏寨,开客栈的三姐妹告诉我,一年轻轻松松营业额上100万。”陈天康说,通电之后,莫斯卡村的村民也计划着修房子、开客栈、搞旅游,尽快脱贫致富。
“我的帐篷旅馆就要开门迎客了。”30岁的扎西兴奋地说。他和妻子格桑在阿坝州若尔盖县唐克镇经营着一家小旅馆。扎西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在自家草原上开一个帐篷旅馆,让游客白天在草原上纵马奔腾,晚上在草原上围着篝火跳锅庄。
“草原白天非常漂亮,到了晚上,除了天上的星光,再也没有别的光亮,帐篷里的酥油灯在茫茫大草原上连萤火虫的光亮都抵不过,没有客人敢在这样的帐篷里过夜。”扎西说,因为这片草原一直没有通电,他的帐篷旅馆建设计划便无限期搁置了。随着通电,扎西的计划即将实现。
一个贫困县的盼望:电力支撑产业,县城不再冷清
甘孜州白玉县河坡乡生戈村,平均海拔约3500米,是四川省最后一批通电的村庄。6月30日起,这个依山而立的藏族村落,将用上稳定的电。
白玉县距离成都有至少两天的车程,电力基础设施欠账极大。2013年前,全县5万多人口中,约80%没有稳定可靠的电可用;即便是县城,到了冬天也经常停电,商户几乎都备着一台柴油发电机。“取暖靠烧木材和牛粪,夜里照明靠酥油灯。条件稍好的地方,能用上微型水轮机和太阳能电池板,但也只够点亮电灯。”白玉县常务副县长泽翁四郎说,没有电,产业发展没有依托,一到春节,县城常常是“人去城空”的冷清景象。
1223公里的供电线路在白玉县10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落地生根”,实现了在6月30日前通电的目标,让藏区同胞们的全面同步小康之梦更加近了——有了电,23岁的小伙子翁扎可以收看电视、畅享网络,不再空叹“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有了电,白玉县的经济发展有了依托,县城春节或将不再“人去城空”。
36岁的甘玛亚它,终于盼到了电线架到家门口,从今往后,夏天可以把酥油和牛肉放进电冰箱存放,冬天的夜里可以烤着电炉看电视,不再忍受严寒。她盼着日子越过越好,县城里的工作机会越来越多,家里人也不需要出远门打工了。
□胡朝辉 本报记者 李欣忆
藏区电网建设大事记
2006年11月16日
四川省电力公司甘孜公司实现了康(定)泸(定)电网与国家电网并网,结束了四川省内最后一个市(州)未接入国家电网的历史。
2006年11月
国家电网公司与甘孜州政府共同举行甘孜电网发展座谈会。会议确定,“十一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在甘孜规划总投资约56亿元,建设以九龙、康定、泸定、丹巴、乡城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为骨干的电网。
2007年12月
500千伏九龙—石棉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成为当时甘孜州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输变电工程。
2012年3月20日
总投资32.5亿元的“新都桥-甘孜县-石渠”电力联网工程开工建设,同年9月19日建成投运。
2013年8月10日
投资215亿元的甘孜州“电力天路”工程及无电地区建设工程项目开工,工程建成后将推动藏区水电开发和送出,解决甘孜州898个边远乡村21.47万人的用电问题,彻底改变甘孜州的用电状况。工程将于2015年年内完工。
2014年3月18日
总投资66.3亿元的川藏电力联网工程开工建设,同年11月20日建成投运。
2015年6月30日
藏区电网基本实现“村村通”,基本消灭无电地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杜蕾)9月11日,87名来自阿坝州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搭乘列车,从成都前往北京接受免费治疗。今年7月,中央统战部涉藏工作重要品牌——“同心·共铸中国心”走进阿坝州,组委会组织800余名医务志...
若尔盖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若尔盖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