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生命之花在高原绽放

德阳日报 2014-08-29 01:26 大字

(上接第一版)8月26日一大早,当听说德阳范天勇援藏医疗队的专家将到求吉乡开展义诊时,当地的农牧民就从四面八方赶往乡卫生院。“我们乡镇上从没有一下子来这么多农牧民,今天有500多人,占了我们全乡人口的六分之一,你看,跟你们那里乡镇上的逢场赶集差不多吧!”求吉乡党委副书记邓永慧笑着对笔者说。

“让她先来吧!”在医疗队开始义诊服务时,农牧民都让上旺则村的周席措老人第一个接受义诊服务。原来,为了赶上医疗队的义诊,56岁的周席措老人早上八点就出门了,走了8公里的路第一个赶到卫生院,早早地等候在义诊服务桌前。

“一定要按时吃药,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经过专家详细询问和诊疗检查,周席措老人主要是犯的胃病,医生向她反复叮咛。拿到药后,她不断地对医疗队专家说:“卡卓!卡卓!(谢谢!谢谢!)”

随后,在一字排开的义诊服务桌前,赶来的农牧民们里三层外三层把现场围了个水泄不通。在当地双语医生的翻译和引导下,农牧民们根据各自的病况,分别到不同的专家义诊桌前接受义诊服务。最让医疗队感动的是,73岁的泽忠老人在看了病拿完药后,专门到范天勇援藏医疗队队旗下,深深地鞠了一躬。

而在与求吉乡相隔400公里外的阿坝县求吉玛乡,就诊群众也达到了300余人。前来就诊的当地农牧民,有的为医疗队送酥油茶,有的为医疗队员敬献哈达。

在阿坝医疗分队中,有两对援藏夫妻,一对是来自市二医院的李红俐和赵伟杰,在医疗队中,他们一人负责询问病史一人负责检查、开处方,配合十分默契。另一对是来自市二医院的眼科医生曾令娟和挂职阿坝县政府办副主任的援藏干部张宇,曾令娟负责眼科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张宇负责协助医疗队的联系协调及后勤保障。

通过事先摸底,援藏医疗队的专家们在求吉玛乡重点开展了眼科疾病、消化道疾病等诊治,并开展了B超检查,免费发放药品。

27日,赴若尔盖县的小分队赶赴班佑乡班佑村开展义诊,赴阿坝县的小分队赶赴贾洛乡、各莫乡、麦尔玛乡远牧点等偏远农村开展义诊义检。

不论在哪里,医疗队每到一处,当地的农牧民就早早地等候在义诊地。当医疗队结束义诊离开时,很多看完病拿到药回家的农牧民,沿途不断挥手向医疗队告别,不绝于耳的“卡卓!卡卓!(谢谢)”,久久地在草原上空回荡!

据了解,在两天的乡镇村以及远牧点的义诊中,范天勇援藏医疗队作为一个涵盖8个专业的“流动医院”,在藏区共开展巡回医疗义诊1400余人次,免费发放药品及耗材10万余元,深受当地农牧民欢迎和称赞。

旗帜在高原飘扬

两天义诊,一路奔波,一路关怀,一路温情。不论是在若尔盖的求吉乡、班佑乡班佑村,还是在阿坝县的求吉玛乡、贾洛乡,范天勇援藏医疗队队旗都始终飘扬在草原上。蓝天白云下,它就像一个火炬,照亮无际的草原,成为德阿深情在海拔3500米最亮的风景。

“范天勇院长生前心系藏区卫生事业,此次加入范天勇援藏医疗队赴藏区开展义诊,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继承范院长的遗志,奉献于藏区医疗卫生事业,为藏区人民的身体健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德阳市人民医院眼科医师苟诗原坚定地说。

班佑村支部书记罗修告诉记者,范天勇援藏医疗队进村入户为农牧民开展义诊,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群众,让当地农牧民深切地感受到来自德阳的关怀。范天勇援藏医疗队这面旗帜,就是来自德阳的一股暖流,它将深深地浸润藏区农牧民的心。

“多亏了范天勇援藏医疗队来到家门口,我的胃溃疡才得到了及时医治。”班佑村的俄尖旦真说,由于要看护牛羊,没有时间到县上去治病,这次德阳的医生不仅给他做了详细检查,还给他免费开了药。当听说范天勇同志是牺牲在援藏路上时,俄尖旦真连忙拿出了手机,拍下了范天勇援藏医疗队队旗,他说回去要给家人看看这面旗帜,让全家人在心里永远记住这个人。

新闻推荐

德阳援建四大重点项目 正式移交阿坝县

(记者叶书英)记者从德阳援建阿坝前方指挥部获悉,经过前期紧张的建设,日前,德阳市对口支援阿坝的阿坝县双语寄宿制完全中学、德阿幼儿园、德阿大桥、阿坝县藏医院四大重点项目顺利完工,已正式移交阿坝县...

若尔盖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若尔盖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