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藏艺开出“祥巴”新花
□本报记者 吴晓铃
7月16日,若尔盖县文化馆内,47岁的藏族画家易西嘉洋正在画室里忙碌。与他签约的一家上海画廊不久前给他下了订单,他必须为对方准备一批藏族“祥巴”。
“祥巴”,藏语音译,意为木刻版画。但是不同于藏族传统佛经版画,也不同于近现代新兴版画。它是当代画家发展出的一种新型版画,既充分吸收藏族艺术的审美元素,又独具艺术家创作风格。这种新型藏族木刻版画,如今已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
易西嘉洋正在制作的“祥巴”是一幅风景画。他用鲜艳的矿物颜料在刻版上小心刷色,对印之后,画纸上就留下了宛若唐卡的亮丽风景,既精致又拙朴。
出生在若尔盖的易西嘉洋曾经专门拜师学过画唐卡,为了画好唐卡,还先后在阿坝师专以及四川美院攻读绘画。然而进入画坛之后,易西嘉洋发现丰厚的藏族绘画艺术很少为普通人了解,而有些藏族艺术的传统工艺也开始有了保护的需要。“怎样把藏族传统的艺术传承下去?”他和一批志同道合的藏族艺术家,开始了琢磨。
他们从西藏买来藏纸,印刷最传统的藏式木刻版画。易西嘉洋拿着一幅半成品版画说,“我们用的藏纸,采用了最好的手工艺。它的纸浆,是用狼毒花的根做的。这种根筋有毒性,所以可以防虫蛀鼠咬,可以保存上千年不腐烂。”为了防止藏纸受潮,他还会用牛皮、明矾以及蜂蜜等材料熬制一种特别的胶水,作画以前,在每一张藏纸上刷上一层。他们还从黑龙江定制了上好的椴木板,再采用藏族传统木刻版画的工艺,开始创作版画作品。
当时,他们尝试的是黑白版画。虽然他们在最传统最古老的工艺之外,大量表现现代生活的主题,可惜黑白两色的版画看上去并不能吸引眼球。他们尝试着做了一次展览,可反响平平。从2004年11月左右开始的创作,由此宣告失败。
就在易西嘉洋们为版画突围而苦恼的时候,藏族唐卡已经开始悄然走火。“当时我们就在想,能不能把唐卡的某些技法引入版画?”这个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他们买回昂贵的唐卡颜料,开始尝试把版画做出唐卡范儿。
易西嘉洋说,“祥巴的刻版十分独特,不仅是纯手工,而且技法保留了藏族木刻版面线条的流畅和力度。因此和目前流行的电脑制版大不相同。再加上采用了对印技术,哪怕同一张刻版,印出来的画也会有差异。”不仅如此,彩色版画的大胆尝试,让原来很死板的版画立刻生动起来。尤其这些色彩全部采用了画唐卡的矿物颜料,不仅色彩远比水粉鲜艳,而且还能千年不褪色,因此让版画也拥有了唐卡亮丽的色彩。当第一幅彩色版画印出来以后,很多人眼前一亮。
这样的版画,成本是相当高的。易西嘉洋说,一张45厘米×40厘米的藏纸要卖15元,再加上矿物颜料、木板等成本,100元就没了。但是这种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版画显然更受市场青睐。当易西嘉洋的《本性》、《达瓦卓玛的一天》等作品相继问世之后,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画廊开始频频向他挥出橄榄枝。这些色彩明快、形式不拘一格,而且还吸收了藏族艺术丰富图形符号资源的作品,以强烈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在市场上价格一路走高,如今可以卖到每幅4000元左右。仅去年一年,易西嘉洋的作品就卖掉了100幅。
易西嘉洋说,现在藏族“祥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因此他也带了十几个喜欢绘画的学生,定期教他们画唐卡以及做“祥巴”的技艺。他希望更多的藏族孩子能够传承这些藏族艺术的瑰宝,让传统迸发出时尚的魅力。
新闻推荐
●“以前老百姓办事村里镇上两头跑几趟,找不到人就常常骂干部。现在,老百姓在村里有事能找到坐班的村干部,赶场天到镇上也能办事。”——犍为县舞雩乡9个村的村干部代表,逢场天准时在场镇集中办公后,...
若尔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若尔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