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加强地理国情监测 服务民生建设美丽四川

四川日报 2012-12-11 17:15 大字

  自驾游如何获得快捷有效的线路信息?

汶川地震后,核心灾区地形地貌发生了哪些变化?

洪峰来临,怎么确定哪些地方的人员必须撤离?

泥石流突袭屋毁人亡的惨剧可以避免吗?

……

一项多学科多技术门类融合的新技术横空出世,走进了政府决策和人民生活。它,就是地理国情监测。在监测成果和软件系统支撑下,上述的一系列问题都可以解决。

□余国珊 杨升 徐家成 樊莉 石江南 图/文

1地理国情监测对地表变化明察秋毫的科技慧眼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水光山色,荡舟画中,千年前无名作者的诗词写得多美。

错!千年之后,我们有地理国情监测新科技,才发现山也会行走。

2008年5月24日,测绘技术人员通过对龙泉山脉中段部分大地控制点坐标进行检测,并与震前4月16日的数据对比,发现它们都向西偏北同向位移。结论显而易见:龙泉山脉移动了。人生苦短,我们肉眼看不到沧桑巨变,但地理国情监测让我们清楚地观测地表信息的细微变化。

地理国情是什么?简单来说是与地理相关的自然要素、人文要素的总和,包括地表的自然、生物和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特征,包括幅员面积、地理区域特征、地形地貌特征、道路交通网络、江河湖海分布、地表覆盖、城市布局和城镇化扩张、环境与生态状况、生产力空间布局等等。

地理国情监测是什么?当然不是把你个人和你的家庭生活用红外线透视监控起来。它是通过特定技术手段,观察地球表面各种要素的空间分布信息及其变化,通过对这些信息变化的统计分析,寻找出某些规律和发展趋势。它通过综合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航空航天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新技术和各时期测绘成果档案,对自然、人文地理要素进行动态监测,并利用计算机技术统计分析其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地域差异、变化趋势等,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监测数据、图件和研究报告等,从地理空间的角度客观、综合展示国情国力,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众提供决策的基础信息。

那么,是不是个人、公司都可以做这种监测呢?

它是一种公益事业,无偿地提供监测数据,却需要大量的高新技术装备作支撑。它要有客观性、可视化、可比性、先进性、权威性。更重要的是很多信息属于国家机密。

于是,它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政府部门的职责。

当前,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地理国情监测的重要作用,国务院领导2011年5月23日在视察中国测绘创新基地时指出:“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是搞好宏观调控、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依据,也是建设责任政府、服务政府的重要支撑。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也是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信息快速变化的时期。如何科学布局工业化、城镇化,如何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国土发展空间,如何有效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地理国情监测至关重要。要充分利用测绘的先进技术、数据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地理国情变化监测与统计分析,对重要地理要素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布监测成果和分析报告,为科学发展提供依据。同时,要继续做好应急测绘保障服务工作。”

2地理省情助力应急抢险和地质灾害防治

2012年6月27日,宁南县白鹤滩镇矮子沟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造成矮子沟沟口一栋三层楼房被冲毁,住在楼里的是水电局施工人员。测绘地理信息部门火速派出无人机获取灾区影像,并及时向救灾部门提供了地理信息监测成果。从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水电施工的驻地——那栋三层楼房正好建在沟口。选址的不慎,导致一场令人痛心的惨剧。

亡羊补牢比扼腕叹息更重要。由于汶川特大地震的影响,四川成为全国地质灾害活动最频繁最剧烈的地区,全省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万多处,可是这些隐患点大多分布在大山深谷中,没有大比例尺地图,规划治理一片茫然。

借我一双慧眼吧。2012年,《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大比例尺地图测绘工作方案》出台。四川省将尽快完成对2000个省控市控隐患点施测1∶2000比例尺地形图,并搭建地理信息数据库,建立定期更新机制,实现全省地质灾害重点区域专用图测绘常态化、动态化监测,满足四川省有效防控地质灾害的迫切需要。

在今年“7·23”泸州抗洪抢险中,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利用省情监测信息及时标定50公里244.5米疏散警戒水位线。“6·24”盐源地震、“8·14”雅安市凉山州山洪泥石流灾害、“8·30”盐源群发地质灾害等发生后,每次都迅速出动地理信息移动监测平台等先进技术装备,及时提供了地理信息监测数据和灾后影像地图,为抢险救灾、恢复重建提供了及时的技术保障。据悉,今年是汶川特大地震后四川地质灾害最频发的一年,但也是损失最小的一年。

3地理省情 加速恢复重建和灾区经济振兴

这是著名的唐家山堰塞湖,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的“杰作”。在这张图上,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大片的山体滑坡,堵塞着湔江河道导致堰塞湖水位不断上涨。

会看的看门道。这张图是截取自测绘部门提供的三维模型,用它可以量算出壅塞体的土石方量,为确定抢险救灾方案提供依据。首长们很焦急,希望24小时打通道路。好吧,2100多万土石方量,先算算需要多少台大型挖掘机等重装备?需要多少时间搬完?

这还真不是虚构的情节,5月17日,这个可量测可计算的三维模型就展示在指挥交通抢险的省领导面前。

不仅如此,通过对水位进行监测,可对洪灾淹没区做出预警,组织群众及时撤离;对坡度情况进行分析,可划出需退耕还林的区域;对植被覆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对天然林保护工程、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提供依据……

2011年9月6日,省政府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签署了合作开展四川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与全省防灾减灾测绘保障协议,在四川省开展地理国(省)情监测工作。专业技术部门随即展开了多方面的地理省情监测工作,许多成果及时用在四川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政府决策中。2012年12月4日,首批省情监测成果以公报的形式正式向社会公开发布。

灾后近两年里,围绕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的目标,测绘部门及时更新了全省必要区域的1∶1万比例尺地形图以及重点区域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建成覆盖灾区的灾后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库。地震核心灾区经济振兴,测绘保障基础先行,地理省情监测功不可没。

首批地理省情监测成果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地震核心区域城镇布局变化和扩张、地形地貌、水系流域、堰塞湖分布等地理省情变化信息,为震损水库和堰塞湖形变监测及除险加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以及汶川水磨镇、绵竹大成村、什邡马祖庙等地城乡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湿地、道路交通网络、植被覆盖、城市布局和城镇化建设、江河流域、雪山雪线、冰川等进行动态监测并定期发布监测信息,成为政府部门决策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和基础工具,推动了灾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4地理省情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民生需求

老张要退休了,朋友提醒他:“你曾在若尔盖县班佑乡工作十多年,政策规定在海拔3500米以上工作超过10年的,退休费可以提高。”可他哪知道班佑乡海拔是多少啊?到单位一问,没想到人家早就把他应上浮的退休工资算好了。原来,省有关部门早已发布了海拔3500米以上的行政驻地。

可别小看了这些坐标、高程数据的作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这些数据帮助救灾空投有效率从20%提升到90%;帮助救援部队迅速到达全部58个重灾乡镇。

许多政府部门非常清楚这些地理信息数据的重要作用。旅游部门找上门来,联合展开“寻找四川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活动,打造旅游新景观带。青城山门口有个太极图案的标石,上前照相的人经常会排成长队。这块标石上标注有青城山门经纬度、海拔高程等数据,它成了青城山的新景点。测定发布高程,对名山的旅游资源是一种提升。

如今,政府部门对地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越来越迫切。利用省情监测数据,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向各级政府部门提供保障服务数不胜数:为省人社厅开展民生改善提供四川省“三州”50余个县1178个乡镇的所在地平均海拔高程数据,作为制定相关劳资政策的参考依据;为省发展改革委和住建厅提供地理信息数据用于天府新区建设规划、金沙江流域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大香格里拉规划;为天府新区建设提供一系列规划专用工作底图,统筹开展全域0.5米分辨率彩色数字航空摄影和大比例尺测图;为摩梭家园建设暨摩梭文化保护规划紧急开展1:2000和1:500比例尺测图以及基础控制;为省公安厅提供维稳地理信息数据;为省扶贫办编制秦巴山片区和乌蒙山片区扶贫攻坚规划提供地理信息保障服务……此外,还广泛应用于成都市人防工程数字化管理系统、绵阳市公安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广元市社保管理系统、水务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有效提升了政府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的水平。

随着电子地图、定位、导航技术的发展,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还越来越多地服务于民生。比如自驾游,需要了解目的地有多远、走哪条路线最佳、最快、路线最短,沿途哪里有加油站、服务区等,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促成了“智慧旅游”。特别是到高海拔地区旅游时,海拔高程信息提醒游客有针对性地准备必要的药品和生活物资,确保安全和健康。

5地理省情保护生态屏障共建美丽四川

若尔盖湿地草原,是中国特有的、世界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泽型湿地,被誉为“中国西部高原之肾”。但是如今她正在被黄沙蚕食。据统计,若尔盖县严重退化草地已达44%,沙化草地正以每年11.65%的速度递增。原有湖泊300多个,20年里200多个已经干枯,剩下的湖泊面积也缩小了许多。

保护若尔盖湿地草原各方在行动。如何保护、从哪里开始保护,什么措施最有力?迫切需要最新地理信息数据为依据。2009年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及时为阿坝提供了全州地理省情监测信息,包括湿地的面积变化量、变化频率、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等信息,为当地农林部门监测过度畜牧、鼠害监测、湿地退化、退耕还草、退耕还林等发挥作用。

长江中上游地区既是生态脆弱区,更是我国生态屏障的一道重要防线。近年来,四川干旱、洪涝、山地灾害、地质灾害十分频繁、严重,防灾减灾和生态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四川省及时开展了水系流域普查监测工作,建立四川水系流域信息管理系统,为生态屏障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

为保护生态屏障,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提供了大量地理信息监测成果,例如:为水利厅防洪办部署达州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建立了四川省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地理信息系统;为省林业厅在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等工作提供基础测绘成果。服务的重大项目有:省第四批地质灾害勘查、省铁路沿线泥石流监测、居民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绵阳市唐家山堰塞湖治理暨北川老县城保护、彭州龙门山镇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凉山州地下活动断层探测、遗产边界规划修编、茶马古道保护规划、北川县地震遗址公园申报、省草原防火雪灾监测预警系统、平武县山洪预警系统等等。

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确立了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目标任务,也确立了地理国情监测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责任与使命。

“十二五”期间,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还将围绕川西北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目标,对若尔盖高原湿地、川西北高原干旱区沙漠化、荒漠化、草场退化、生态移民以及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等旅游资源进行监测;结合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站网,建立一套动态监测地质灾害、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水环境等的方法和技术,开发长江中上游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支撑平台,全面掌握长江中上游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环境、滑坡等生态环境现状,加强对长江中上游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

关于发布《2012四川省地理省情公报》的公告

2012年第1号

按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合作开展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与全省防灾减灾测绘保障协议书》的工作部署,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会同省民政厅、省国土资源厅利用最新的地理信息、专业部门资料和测绘高新技术,及时开展了首次地理省情普查与监测,获取了首批全省地理省情监测成果,主要包括全省自然地理位置、行政区域面积、地形地貌、水系流域分布等基本地理省情以及汶川地震核心灾区震前、震后地表形变情况和堰塞湖分布信息。为满足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公众的需要,规范使用,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省民政厅、省国土资源厅联合发布《2012四川省地理省情公报》。

特此公告

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2012年12月4日

2012四川省地理省情公报部分地理信息

全省面积:48.6万平方千米,排全国第五位。

全省行政区划: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

全省东西长1061.6公里,南北长916.5公里。

全省最高处:康定县贡嘎山主峰,海拔7526米;最低处邻水县御临镇文武村,海拔188米;全省平均海拔2598米。

全省三大水系流域面积:金沙江流域19.1万平方千米,长江流域27.6万平方千米,黄河流域1.9万平方千米。

成都市面积:12119.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835米。

成都平原面积:1.88万平方千米。“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地表最大水平位移2.4米,最大垂直位移1.2米,新增堰塞湖71个。

新闻推荐

拿什么送给你,我亲爱的老师?

颁荣誉获得“最美乡村教师”荣誉后……□蔡凌宋丽娟本报记者尹勇9月9日晚,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2013“最美乡村教师”名单,四川教师夫妇廖占富、张兴琼榜上有名。当天,记者在通江县教育工作会议上...

若尔盖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若尔盖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