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高原上飘扬红丝带

德阳日报 2012-09-05 03:28 大字

他们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离别故土,远离亲人,来到阿坝州,支援当地建设和发展。他们把藏区当做第二故乡,把藏族同胞当做亲人,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架起了一座民族团结的友谊金桥。他们就是德阳“援藏干部”。

本报记者 孙祯

大爱无边洒雪域

江逍:绵竹市卫生局医政科副科长,现挂职若尔盖县人民医院

2008年特大地震中,全国各地热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让亲历这场地震的我更加懂得“大爱”的含义,我要将这份“大爱”传递到藏区。 ——江逍

当听说省委、市委决定实施“千名干部人才援助藏区行动”,将选派干部人才到藏区开展援助服务工作时,江逍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原本定在今年下半年的婚礼只能推迟。“虽然觉得很对不住她,可是她却很支持我的决定,这让我很感谢她。”说起未婚妻,江逍不免有些愧疚。

从来没有去过藏区的江逍,刚一进藏就出现了强烈的高原反应。交通不便、气候不适、饮食不惯等诸多困难摆在面前,江逍打趣地说道:“以前在德阳,上4楼轻轻松松,而来到藏区,走到3楼就气喘吁吁了。”说到这里,江逍又动情地说:“正因为当地干部群众的关心和帮助,总把最好的留给我们,我们才能迅速地融入环境。我觉得他们都是很淳朴、很可爱的人!”  

江逍告诉记者,因为受交通和经济的制约,若尔盖人民医院不论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在医疗设备配置上,以及人员、技术方面,都需要提高和改善。作为一名医政工作者,江逍针对若尔盖人民医院的现有情况,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起草了《加强廉政文化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医院》、《若尔盖县人民医院“三好一满意”活动2012年工作方案》等6份文件,希望以此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医院的综合实力。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海拔高追求更高。”江逍说:“我将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满怀赤诚之心,克服一切困难,搞好援藏工作,助推若尔盖卫生事业发展,树立德阳‘卫生人\’的良好形象。”  

在采访结束时,江逍对记者说:“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在若尔盖举行一个藏式婚礼。”

留下脚印在高原

田原:德阳市疾控中心后勤保障科科长 现挂职阿坝县卫生局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帮助藏区的建设发展。  ——田原

今年30岁的田原也是自愿加入到援藏的队伍中,立志在藏区干出一番事业。而决定来援藏的时候,他的女儿只有3岁。

阿坝县城阿坝镇海拔3290米。和多位同事一样,刚到阿坝县时,田原不时有头痛、胸闷、流鼻血等高原反应。但从进藏第二天开始,田原便投入到工作中,积极参与两个乡镇卫生院的整体搬迁重建工程项目方案的制定及报告,“目前已经把报告递交给县委、县政府,下一步准备在阿坝县的麦昆乡、龙藏乡各建一所占地4亩左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乡镇卫生院。”

“阿坝最急需什么?我来阿坝干什么?离开阿坝留下什么?”田原的答案,写在践行援藏誓言的坚实脚印里。进藏伊始,面对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田原深知制定切合实际、科学的工作思路,是做好援藏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多走、多看、多听、多问,熟悉当地的基本情况,田原很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进入新的工作角色。“我这个人闲不住,没事做就难受。在这边是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需要多下去走走、看看、听听,才知道这边最急需的是什么,自己才知道下一步工作怎么开展。”就如同好友评价的“工作狂”一样,在周末休息的时候,田原常常与援藏干部聚在一起交流工作,研究方案。  

田原可谓是家里的主心骨,上有父母、下有年幼的女儿都需要照顾。隔着千山万水,田原只能通过电话寄托自己的思念。“这里受条件限制,不能经常上网,所有平时只有打打电话,听听家人的声音。”对于田原来说,女儿稚嫩的声音总是让他特别开心。田原告诉记者,女儿有一个可爱的名字--“朵朵”。“出发前,我对女儿说,爸爸要出远差,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会看不见她。她却很懂事,让我路上注意安全,说她会听妈妈的话。”谈及自己的女儿,田原难掩父爱:“说实话,我很想念女儿。临走时,我悄悄地带走了一张女儿的照片,有空的时候,就会拿出来看看,一遍一遍地,总也看不够。”

记者感言

的确,藏区的条件是艰苦的,生活是单调的。然而,在履行神圣的援藏使命的同时,也是在完成他们人生中一次让爱远行的心灵洗礼。他们将从工作中、为群众服务中找到快乐,获得满足。相信满怀热情的援藏干部们能克服一切困难,给藏区带来新气象。

新闻推荐

德阳援建嫩哇至辖曼中桥工程 开工建设

(陈源记者邱洁)德阳对口支援若尔盖县项目——嫩哇至辖曼中桥工程引道工程日前进场施工,标志着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若尔盖县嫩哇乡和辖曼乡被黑河隔开,两乡境内的黑河上近40公里无一座桥,仅有一处...

若尔盖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若尔盖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