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46.2万元 “空壳”牧村这样破壳——壤塘县壤塘村集体经济年度分红小记
■兰成强桑木周
“下一位,吴米,4800元。”近日,壤塘县中壤塘镇壤塘村活动室人头攒动,当地海拔3500米,深冬季节气温零下16℃,刺骨的寒风依然没削减全村年度分红大会村民们高涨的热情,每点到一人,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响起,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去年,壤塘村集体经济发放资金达46.2万余元,股民人均分红800元,曾经作为“三无村”的牧村摇身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大村,探究其背后隐藏的乡村治理“密码”,该村第一书记杨晓英深有感触。
壤塘村因山形得名,地处壤塘文化核心区,曾因气候恶劣加之交通不便、基础薄弱等因素,全村55户276人被划入贫困线内,占全村人口的12%。“大多数人都在牧场上,开会从来没有齐过。”面对群众不信任、矛盾问题多、产业发展难、集体经济为零等困境,该县选派的第一书记杨晓英刚上任就深感责任重大,她认识到“支部不强,做不成事”。
“第一步,我们建立起农畜合作社,科学养殖,让牦牛真正成为高原之宝。”依托县里的产业扶持资金和产业扶持基金,村“两委”领头成立了壤巴拉云端农畜产品加工合作社,打造高原生态、无污染云端牦牛肉制品、酸奶、土豆等特色产品,培育出两大系列8类牦牛肉干。2019年是壤塘村“蝶变”的第一年,当年该村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0.34万元,村民每股分红750元,率先实现“双超”目标。
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2020年8月,壤塘村在“党社联建”模式基础上,依托近邻中壤塘文化旅游景区的优势区位,建设运营壤巴拉高原云端酒店,“蝶变”效应得到升华,村集体经济收入57.67万元,村集体经济由原来的1家合作社发展成3家规模合作社,辐射带动该村及周边430余户1600余人增收。
“挖药材,一年收入也就5000元左右,除此之外就没有收入,那时候的生活过得很紧。”如今,吴米是一名环卫工人,还有医疗、就业等系列政策扶持,年收入可达3万余元。
据悉,此次分红和以往有所不同,村“两委”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拿取近4万元资助全村在读高中生和大学生,进一步营造勤学乐学的良好氛围,为村里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根本,村里比学习比收入比干净的氛围越来越浓了。”杨晓英说道。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阿坝讯(记者庄媛)近日,记者从壤塘县委宣传部获悉,省旅游资源规划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日前发布公告,批准壤塘县壤巴...
壤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壤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