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子里的致富经

阿坝日报 2019-07-31 07:45 大字

■何倩 记者 泽英

盛夏时节,蔬果飘香。在壤塘县各村寨,家家户户门口的篱笆墙内,莲花白、莴笋、蒜苗、香菜等长势良好,新鲜诱人,构成了一幅幅“农家小菜园”的生动画卷。

近日,记者来到茸木达乡茸木达村苏拉扬初家,苏拉扬初正忙着准备午饭。“去年,我们家种了土豆和莲花白,空闲时打理一下,平时自己吃的菜就够了。今年又多种了些品种,香菜、大蒜等调味菜也不用去镇上买了。”苏拉扬初告诉记者,得益于“菜园子”项目建设,去年,她家不仅吃上了自己种的绿色蔬菜,还获得了1000元的奖补资金。

壤塘县是典型的一年一熟半农半牧县,传统农业模式制约了该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自2012年起,该县开始实施牧区“菜园子”项目建设,在浙江省对口援建的大力支撑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倡导和落实下,牧区“菜园子”项目在全县迅速展开。

“以前,都以为地里只能种青稞和土豆,能吃上这些新鲜蔬菜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政策好了,政府免费给我们送种子和围栏,派农业专家到田间地头给我们传经送宝,还给我们发放奖补资金。”苏拉扬初说,自己动手种植蔬菜,不仅学会了种植技术,餐桌上的食物也更丰富了,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这些小菜园不仅带来了蔬菜的丰收,更是让壤塘农牧民群众在脱贫奔康路上有了更强的动力。”该县科农局工作人员何德斌告诉记者,这些生态小菜园在改善当地农牧民“吃菜难、吃菜贵、吃菜不方便”的同时,逐步转变了他们的种植观念,改变了他们的膳食结构。

据何德斌介绍,截至2018年底,该县牧区“菜园子”种植户已发展到2500余户,面积420余亩,蔬菜品种由莲花白、大白菜发展到萝卜、莴笋、白瓜、葱、蒜、芹菜、花菜、甘蓝等10余个品种,“菜园子”由过去简单的围圈起来,发展到加厚土层、平整菜地、安装围栏等,种植技术由过去“满天星”散种,发展到沟播、窝播、育苗移栽等,蔬菜亩产量由1500斤提高到现在的4000余斤。农牧民对“菜园子”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真正享受到了“菜园子”生产出的绿色食品。

如今,老百姓在房前屋后围上篱笆,种上蔬菜,传统农业正悄然发生变化,农牧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据了解,今年,壤塘县继续投入浙江援建项目资金100万元,聚焦贫困家庭和脱贫任务,计划辐射带动1000户以上贫困农牧民群众示范种植牧区“菜园子”200亩,平均亩产量按 4000斤计算,该项目预计可实现收入 160 万元,参与种植的贫困户户均增收600元左右。

新闻推荐

病发前已连续工作26天 民警冯云辉突发心肌梗塞 不幸牺牲

民警及部分群众为冯云辉送行7月19日22时44分,四川壤塘县公安局警务保障室原二级警长冯云辉同志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

壤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壤塘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