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村集体经济 走出脱贫新路子
■尼玛初 陈梅
“这是我们最新款的车型,您如果需要其他车,我们可以从外面为您提新车”。近日,在壤塘县亿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汽车销售部上班的拉中正在为顾客介绍车型,让人想象不到的是,一年前,这位落落大方的汽车销售员还是一个腼腆的家庭妇女。
拉中是壤塘县岗木达乡明达村村民,受家庭经济条件影响,拉中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在家,成为一名地道的农村妇女,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里,为了帮助丈夫挑起家庭的重担,她搬过砖、挖过药材、拉过水泥。曾经,她以为今后的日子只能这样过,然而转机却悄然地出现,2018年,岗木达乡明达村投资120万元建成自驾游定点洗车场、新车展示厅等多个集体经济,壤塘县亿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汽车销售部就是其中之一。该公司开业时,需要招收本地懂藏汉双语的销售员,她觉的这是一个机会,与丈夫商量后,拉中来到该公司汽车销售部面试,拥有藏汉双语优势的她被录用,成为一名汽车销售员。“以前我挖过药、搬过砖,现在在家门口上班,每月有2000元到4000元的工资,我很满意。”拉中告诉笔者。
多年来,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薄弱、结构单一成为岗木达乡农牧民群众增收路上的“拦路虎”,为破解难题,该乡坚定不移打出“精准拳”,多措并举、积极探索“五个一批”多元化产业发展模式,加大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力度。蔬菜种植基地、电商实体店、旅游接待点、藏家乐、酒店、藏式家具厂等一个个村集体产业在岗木达乡落地生根,该乡产业发展在不断壮大。
“我们现在不仅能够在家门口学车,还有分红,这些都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正在学车的章光村村民告诉笔者。
2018年,岗木达乡章光村投资27万元建设驾校训练场,当年,该村就增加了6.8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益。这些村集体经济的建立,让该乡农牧民群众尝到了“甜头”,随着产业发展,群众的思想也得到了转变,如今,在岗木达乡,村民们讨论的不再是家长里短,汽车修理、家具打造、蔬菜种植……成为了村民们茶余饭后讨论最多的话题。
截至2018年底,该乡共培育集体经济16项,带动贫困群众116户、627人实现创业就业。从两条腿走路到多条腿走路的产业模式让岗木达乡逐步摆脱农牧民群众增收难的困境。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增收、人人有分红,提升了村级产业的自身“造血”功能。
岗木达乡只是壤塘县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缩影,多年来,该县致力于产业脱贫工作,帮助每个村理清发展思路,策划村集体经济发展方案,截至今年5月,壤塘县54个空壳村已成功脱壳。
新闻推荐
6月19日,龚仙彦正在给绵阳班的41名藏族学生复习数学知识。周琳摄□朱蕾本报记者徐中成6月19日,壤塘县寄宿制小学五...
壤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壤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