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记绵阳市对口援建壤塘尕多乡切洛玛村“第一书记”王陆林
■尼玛初
被大山环抱的尕多乡切洛玛村云雾缭绕,青山苍翠。潺潺的溪流旁,大棚林立,一颗颗高原蔬菜错落生长……很难想象,几年前,这个位于壤塘县的小山村还是一个深度贫困村。正因为贫困,切洛玛村与千里之外的王陆林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7年6月,在绵阳市安州区迎新乡上班的王陆林接到命令,赶赴绵阳市对口援建的壤塘县尕多乡切洛玛村任“第一书记”。接到组织任命时,妻子怀孕离分娩不足两个月,但他毅然决定服从组织的安排,一路向西来到了海拔3450米的壤塘县尕多乡切洛玛村,与切洛玛村村民一起攻坚克难,战斗在脱贫攻坚“前沿阵地”。
初到高原时,身体的不适、对家人的牵挂时刻煎熬着王陆林。“既来之则安之,唯有帮助这里的群众脱贫才会不负此次高原之行”。他常常这样警示自己,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该村的情况,王陆林与工作组一起走村入户,走一户、问一户、记一户。在短短2年多的时间里,该村的村情民意他就记满了好几个笔记本。面对该村94户441人,其中就有残疾人25名,Ⅲ度大骨节病患者1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127人,仅有234人劳动力的现状,让他意识到带领该村群众脱贫是迫在眉睫之事。
王陆林在走访中发现该村风光秀丽、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一条打造农旅结合示范基地的念头顿时涌上了心头,他与工作组商量后,便立即得到了工作组其他成员的认可。
可该村农牧民常年以游牧为主,平时就种点青稞和在应季时节挖点虫草、贝母,靠挣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靠天吃饭的理念在村民心中根深蒂固,如何说服村民发展经济产业成为摆在工作组面前的最大困难。但工作组并没有就此退缩,他们开始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政策、说实惠、谈未来……
与此同时,王陆林只身一人来到绵阳联系内地资深农业企业,邀请企业到村考察,但当听到切洛玛村地处700公里以外的深度贫困县壤塘,又是海拔3500米的高原时都摇头拒绝。为了找到企业投资,他在绵壤两地来回奔波五次,总行程超过7000公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17年8月,绵阳市安州区长青树蔬菜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一行同意到切洛玛村考察。当看到连片肥沃的土地和勤劳朴实的少数民族同胞,合作社负责人心动了,决定在切洛玛村流转土地发展高原蔬菜。
两个多月的辛劳终于有了丰硕的回报。2017年10月,绵阳长青树蔬菜种植合作社在切洛玛村成功流转土地361亩,投资1587万元建设集果蔬种植采摘、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综合体,为当地群众带来了超1500元以上的人均收入。
2018年4月13日,绵壤农旅结合示范基地正式启动,当日便提前兑现给切洛玛村村民当年的土地流转租金共计16万余元。
“今天拿了1万多元的租金,真高兴!”启动仪式上,切洛玛村村民旺德东领到土地流转租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他们不仅能获得450元每亩地的租金,还能在基地务工,平均每月可增收1000元以上。基地开工以来,全村在基地务工超200余人次,每月结算一次务工费。去年,该村村民共计得到了30万余元的务工费及16万余元的土地流转费。
基地应用了无人机病虫害防治、水肥一体智能灌溉、玻璃恒温大棚等现代农业技术。去年,基地种植的西瓜、西兰花、花菜等果蔬已达1200余吨。
去年年底,该村23户115人脱贫,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切洛玛种植专业合作社还荣获了“四川省第三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脱贫攻坚优胜奖。
可王陆林的工作并没有就此停止,他依然坚持天天和村民“泡”在一起。隔三岔五,他就到孤寡老人和贫困户家里嘘寒问暖;农忙季节,他挽起裤腿和村民一起播种收割;在切洛玛村,处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今天帮这个申请助学金,明天帮那个申请轮椅,在他眼中群众的事情都是大事。
“这都是我的家人,自家的事儿哪有小事”他对记者如此说道。他的真诚打动着村民,语言已不再是障碍,村民和他关系越来越近了。
今年4月22日,四川省优秀“第一书记”拟表扬人选名单出炉,全省拟表扬550名优秀“第一书记”中就有王陆林,这份荣誉是对他抛家舍业、倾力助贫的充分肯定。
五月初夏,切洛玛村的果蔬已经渐露嫩叶,一张发展蓝图正在徐徐绘制,7000公里、361亩、94户、441人……如今,这一个个鲜活的数字,组成了一场高原的邂逅,正演绎着一幕千里扶贫的故事,王陆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援建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新闻推荐
■张康志都灵君记者泽英“这些蔬菜是我家‘致富’的希望。”日前,记者在壤塘县岗木达乡达日村走访时看到,村民仁青巴正在...
壤塘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壤塘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