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荒地种植蔬菜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 壤塘: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四川经济日报 2019-04-18 06:29 大字

“春雨贵如油呀,我们得抓紧时间把种子种下去。”近日,壤塘高海拔牧村茸木达乡甲拉村的党支部书记满特告诉记者,今年甲拉村将集中连片的60亩土地几乎全部种上蔬菜。

时下,正值春耕季节,甲拉村的农牧民正在蔬菜种植基地里忙着栽种蔬菜幼苗。这些曾经只会种青稞的农牧民们如今个个成了职业菜农,从“反对”到“观望”再到“主动”,曾经荒芜的青稞地如今已变成绿油油的蔬菜地。

一年来,通过蔬菜种植让农牧民过上了好日子,党员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现状:土地撂荒现象严重

甲拉村地势平坦,耕地资源丰富,过去村民们习惯了传统的青稞种植,受高寒气候的影响,青稞生长周期短、产量少。

“一般4月中旬下种,9月收成,谈不上田间管理。”据该村第一书记李代军介绍,亩产青稞90公斤,亩产值不足350元。原本肥沃的土地没能种出致富的希望,甚至填饱肚子都成了问题。截至2017年,该村有贫困户35户148人,缺劳力、因病致贫占多数。为了维持家庭生计,村里的年轻人大都外出务工了,土地撂荒现象严重。

“一边是大片土地面临荒废搁置,一边是脱贫任务和贫困群众致富奔康的殷切期望。”李代军说,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村“两委”的头等大事,要带领村民致富,还得在土地里做文章,让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转变村民传统的种植观念是他们遇到的第一难题,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种植青稞,让他们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并不容易。

转变:解决技术销路之忧

村民大会、农牧民夜校、走村串户,村“两委”为动员群众种植蔬菜想尽办法,但效果并不明显。“农村要发展,党员要带头。”村“两委”召开党员大会,从党员入手充分发挥党员带头示范作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我同意把咱家的土地流转出来,做好示范带头。”作为支部书记,满特第一个举手。在满特的带动下,村委会主任、会计、小组长……村里的党员们纷纷举手赞同这样做。

2017年3月,该村以村集体的名义流转党员土地10亩,种上绿色生态蔬菜,在农技员手把手指导,通过错季节销售,当年年底基地产出近60吨蔬菜,实现效益近5.8万元,户均增收400元。

增收,让群众看到希望。但是,他们还是存有“没有技术,没有经验,就算种出来了,全村这么多蔬菜卖给谁”的顾虑,除了观望,他们始终不肯迈出主动种植的第一步。

了解到群众的想法后,李代军及时联系县科技和农牧局技术人员,通过定期在田间进行技术指导,免费发放蔬菜种子,农牧民夜校传授相关知识,打造农户“小菜园”典型等,让村民消除“缺技术”的顾虑;村支部书记、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周边城镇饭馆、学校跑销售、签订单,让村民消除无销路的顾虑;乡村干部和党员们身体力行,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就挨家逐户做思想工作,通过一次一次的解释说明,一遍一遍的走访劝导,终于有村民加入其中。

成功: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2018年,在支部的组织下,60余户农牧民加入到蔬菜种植合作社,蔬菜种植基地从10亩扩建到40亩,收益从5.8万元增长到21万元,靠着蔬菜种植,当年顺利让全村35户148名贫困人口全部成功脱贫。还发展了3户种植大户,总种植面积达20亩,共计实现5万元收益。

看到蔬菜种植基地“成功案例”,村民对未来信心满满。按照村里的统一思路,今年全村基本都种上了蔬菜,土地重新成为当地农牧民的“金饭碗”。

像甲拉村这样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百姓参与的事例,在茸木达乡还有很多:雪尔盖村培养党员中药材致富带头人,改变群众“等、靠、要”思想;啄坤村培育党员双底油菜种植基地,改变群众迈不开腿、不敢想、不敢做的状况;巴生村打造格康木达11户环境卫生示范小组,改变了“脏、乱、差”的居住环境……

近年来,为改变群众思想观念,助力脱贫攻坚,茸木达乡紧紧围绕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培养群众致富带头人、改变群众思想观念等,从支部党员入手,培养一批、带动一批,成功培育出标兵示范工程,去年年底,全乡208户87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何倩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庄媛

新闻推荐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连日来,壤塘县科学技术和农业畜牧局工作人员深入蒲西乡斯跃武村田间,向村民传授花椒苗的栽培技术。此次...

壤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壤塘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