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温州去“淘金” 壤塘县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小记

阿坝日报 2019-03-19 10:19 大字

■张康志 记者 泽英

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 3月15日,壤塘县103名农牧民统一免费乘坐3辆大巴车赶赴成都,再免费坐飞机前往浙江温州“淘金”。据介绍,这是今年该县组织到温州务工的首批农牧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自脱贫摘帽号角吹响以来,该县始终把就业扶贫工作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不断探索“转移就业”新模式,帮助贫困劳动力找到就业新门路。

“我一直都想去大城市见识一下,但是一直没有门路。”岗木达乡章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柔桑的话语,反映了有意愿外出务工的农牧民的心声。

为打通群众外出务工的“安心路”,该县积极“牵线搭桥”,一方面,以“两联一进”工作为契机,借助农牧民夜校、壤塘“牵手幸福妈妈”志愿队、女子宣讲队走村入户宣传,通过“以老带新,典型引路”的方式,发动农牧民赴外务工。另一方面,精准对接温州市各企业,准确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动员企业开发专门针对贫困劳动力实际情况的工作岗位,采取“技能+订单式就业”模式,确保每位外出务工人员都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一技傍身不怕贫”!技术在手,是让贫困人口获得脱贫“造血剂”。

该县采取“技能+就业”订单式培训模式,将培训、就业和跟踪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对全县16至60周岁有就业创业意愿的重点人群开展了建筑技工、玛尼石刻、摩托车维修等培训,帮助农牧民学习新技能,加快贫困劳动力劳务输出对接,提高外出务工脱贫致富意识。

“今年内,我们还将组织更多有为、有志青年到浙江温州和省内相关地务工。”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黄涛表示,下一步,还将通过逐户调查、电话咨询、身边人带动等方式,积极鼓励和引导在家待业青年“走出去”,进一步坚定他们“今天在外务工,明天回乡创业当老板”的理想信念,以就业扶贫助推壤塘脱贫攻坚。

摆脱贫困,让一家人都过上好日子是上壤塘乡雪木达村贫困牧民郎木甲一直以来的心愿,可他从未出过远门,对外出务工一直有很多顾虑。

了解到郎木甲的想法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耐心细致地给他做思想工作,讲明转移劳动力就业能直接、快速地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大家还一起帮他分析现状:养牦牛、种青稞、挖贝母是郎木甲一家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收入不稳定,目前,他又没有一技之长,只有通过外出务工,才能改变家庭的贫困面貌。

通过工作人员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郎木甲带着爱人和24岁的女儿一起前去温州务工,“一家人出去还能有个照应,既能挣钱,也能长见识。”

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担心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这是不少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意愿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针对这一顾虑,该县定期组织务工代表、务工家属代表前往温州、绵阳实地了解企业用工情况,参观企业工作环境,了解企业务工收入情况;实地回访务工人员,与企业领导和务工人员座谈,查看务工人员生产生活环境,了解他们工资薪酬、社会保障和思想状况,勉励他们安心工作,为今后回乡创业打基础。

据了解, 为让壤塘农牧民在温州安心工作,该县将在温州挂牌成立壤塘县在温州务工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在务工人员较集中的康奈集团设立壤塘县在温州务工人员就业基地。同时定期把牦牛肉干、酥油、糌粑、砖茶送到温州,让务工农牧民感受到家乡的味道。

新闻推荐

最高补助200万元 阿坝“20条”干货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川报记者徐中成“对被评为非遗传习基地和传统工艺工作站的单位,阿坝州政府将给予10至50万元的补助”,这是壤塘觉囊时轮藏...

壤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壤塘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