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村建大棚牧民吃上自己种的菜

四川日报 2018-09-30 06:26 大字

□桑木周本报记者徐中成

“我们不仅吃上了自己种的新鲜蔬菜,还把蔬菜卖到了成都。”9月28日,在壤塘县中壤塘镇布康木达村,51岁的牧民雪姆初感慨地说,在家门口种出这么多种类的蔬菜,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布康木达村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最高海拔达到4000多米,是壤塘县海拔最高的牧业村。受高海拔恶劣气候影响,村里虽有比较集中的300多亩土地,但因种植粮食产量太低大部分都荒废了,牧民收入主要靠养牦牛和挖药材。全村有62户283人是贫困户。

如何实现脱贫增收?经过多次调研,村里的驻村工作组组长伦周和村两委干部商议,决心要在省科技厅的技术帮扶下,把这300多亩土地利用起来种蔬菜,提高牧民经济收入。

“第一次说起,牧民都觉得是开玩笑,这么高的地方不可能种出蔬菜来。”伦周说,壤塘属半农半牧区,是国家级贫困县,过去吃蔬菜、水果全靠外地运进来。

为了说服村民,伦周和村党支部书记泽吾单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最终,在省科技厅的技术指导下,通过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和采用地膜覆盖技术、肥水一体化技术、微滴灌技术等,村里首次建起了蔬菜大棚。

为了帮更多牧民吃上亲手种的蔬菜,对口帮扶期间,省科技厅先后派出15批次技术骨干到壤塘指导,帮助攻克高海拔地区种蔬菜、水果难的气温、品种等难关。

如今,通过专家们手把手地教,当地牧民基本掌握了不同菜类的最佳播种季,以及日常的田间管理。今年4月,布康木达村还成立了绿怡有机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68亩,建起了20个大棚,并种上莴笋、番茄、四季豆、青椒等16种蔬菜。其中140亩莴笋亩产量1500多公斤,总产量达到21万余公斤,仅此一种蔬菜通过成都濛阳蔬菜市场销售后,就收入40万元。

泽吾单介绍,现在,牧民们种蔬菜的积极性非常高,很多牧民到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打工,学习蔬菜种植技术;更多牧民在自家的院坝里种起了蔬菜,积极抢抓利用“蔬菜经济”脱贫致富的机遇。

近50岁的贫困户单四姐说,现在她已经学会了基本的蔬菜种植技术,“我们家也准备在自己院坝里搞一个小菜园。”

新闻推荐

对口帮扶壤塘县就业扶贫 专场招聘会效果明显

本报讯(汪静)为积极帮助农村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人口与用人企业牵线搭桥,以就业促脱贫,8月30日,2018年浙江温州市(鹿城...

壤塘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壤塘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