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打底 青山绿水间绘制生态版图 ——壤塘建县60周年巡礼之生态文明建设篇
近年来,壤塘县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如今,生态文明体系不断健全,绿色发展理念深植于心,生态文明建设步履铿锵有力。
大事记
1982年12月,县草原工作站引进推广1749、2058两个美国燕麦科技推广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年6月,启动全县沙漠化土地普查。
1998年9月,全县全面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停止天然林采伐。
2000年12月,县人民政府决定建立杜苟拉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
2001年1月,县政府颁布《壤塘县草原有偿使用办法》。
2001年6月,四川杜苟拉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州级自然保护区。
2002年9月,壤塘县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
2010年,国家退耕还林工程阶段验收组对全县2002年完成的3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核查,并顺利通过国家阶段性验收。
2011年4月,县林业局全面启动省级沙化治理试点工程。
2013年7月,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壤塘县正式挂牌成立。
2014年5月,壤塘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正式投入试运行。
2017年2月,县环保中心组织监测单位启动县域环境质量监测工作;
2017年3月,农牧水务局启动壤塘县河长制工作;
2017年7月,完成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
2017年8月10日 ,壤塘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正式开工建设;
2017年8月13日, 壤塘县林业局完成全县森林资源调研工作。
2018年2月,四川南莫且湿地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A
坚守绿色“生命线”
秀美的山川,茫茫的林海,清澈的湖泊,深浅不一的绿,使得壤塘犹如一颗璀璨耀眼的“绿宝石”,镶嵌在这苍茫的高原上。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该县以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这个生命工程。
“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壤塘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真正守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生态财富。”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壤塘县委书记严华的话掷地有声。“还百姓一片蓝天、一方净土、一川碧水。”是壤塘县委、县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
立足于此,该县把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制定了《壤塘县环境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实施方案》《壤塘县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方案。
天更蓝。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管,持续推进垃圾禁烧常态化管控,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禁烧责任机制。近三年来,全县未发生任何环境污染事件,从监测数据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100%;空气质量达标率100%。
水更清。全面落实河长制各项部署,抓好“一河一策”具体工作;对全县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进行每季度监测,以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全县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地更绿。“十二五”期间,该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累计投资1543.25万元,森林蓄积量由2448.5万立方米增加到2454.7万立方米。每年4月,组织全县适龄人员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平均每年种植3万余棵。
从山间到河边,从城镇到乡村,苍茫的林海为壤塘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保护生态不计其利,面向未来不计其功。该县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气魄,全力守护绿色“生命线”。
B
巧做绿色“加减法”
面对绿色大考,壤塘选择的“绿色运算”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持续不断做绿色的“加法”,做污染的“减法”,既开展国土绿化,筑牢生态屏障,又削减污染,逐步改善环境。
加法,瞄准自然生态的“量质齐升”,加的是自然和谐色彩,加的是绿色崛起砝码,加的是民生幸福指数。
加强森林、草原、河道、水源地的管理及地灾隐患点等治理和修复,加大四川南莫且湿地、杜苟拉自然保护区则曲河水利风景区保护力度,巩固好生态安全屏障。
“十二五期间”,启动实施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全县17.3629万亩林地列入重点公益林,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1105.3691万元;全县保护区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785万元,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选聘生态扶贫管护员2146名;建立县、乡两级河长体系,全面推进杜柯河、则曲河流域水生态综合治理……一笔一画,勾勒出壤塘生态家园的未来。
减法,瞄准污染治理的“量源双降”,减的是黑烟污水毒害,减的是拖累发展的牵绊,减的是人民心头的隐忧。
通过因地制宜鼓励农村能源发展,引导种殖业和畜禽养殖业互动良性发展,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减少农村面源污染。
加减之间,是壤塘赢得这场持久战攻坚战的必胜决心。
在抓改革的同时,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该县立足自身实际环境,制发《壤塘县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实施方案》《壤塘县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森林管护实施细则》等相关管理制度等,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不再是无章可循。
每年县森林公安都会发起旨在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行为的专项行动。2009年7月至今年上半年,共受理案件743起,查处743起,收缴木材1132.5立方米,罚款110余万元。
壤塘县干部群众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C
奏响绿色“协奏曲”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壤塘如何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让绿水青山产生良好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一曲曲绿色“协奏曲”,正在壤塘奏鸣开来。
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走进南木达三朗沟口,一棵棵挺拔的树儿,为圣洁壤塘铸起了一座绿色的“长城”。“以前大家对生态保护的观念都比较淡薄,总觉得挣不到钱,保护起来也没用。现在我们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壤塘县林业局局长梁万德说道,借着生态林业这股东风,现在壤塘县老百姓的生态保护意识在不断加强。
“我们就住在青山绿树间,村子美、空气好不说,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我们还能够发展林下种植,你看我种的中药材现在长势正好呢!”家住吾依乡壤古村的村民尼玛措指着地里的大黄高兴地说道。
通过加快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建立中药材示范基地,推广人工种植道地中药材,不仅使退耕还林地、荒山荒坡得到了有效利用,还拓展了农牧民脱贫之路,为群众增产增收提供了保障。
午饭之际,班青正在用电饭煲和电炒锅做饭。“现在我们煮饭、烧水都尽量少用柴,乱砍滥伐现象消失了,慢慢地山上的林子渐渐长好了,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了!”班青感叹道,自退牧还草和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兑现后,村民就对家里的牛羊实行了“计划生育”,控制他们增长的速度,减轻草场负荷。虽然牛羊数量在变少,但草原生态补助的发放使得村民全年的收入有所增加。
看着“月亮岛藏家乐”的热闹情景,达日村“第一书记”丁涛心里想的是达日村集体经济有了盼头,村民们增收致富又增添了新渠道。在破除村集体经济“空壳”上,达日村最终锁定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决定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产业为村民们脱贫增收。
在深入挖掘生态潜力,加快文旅融合,建设“一城两县三地”的同时,该县加强旅游景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县辖区内的旅游集镇、旅游景区以及生态走廊实现了各类污染物的“日产日清”和无害化达标处理,在旅游经济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持续保持景区“无污染、零排放”的生态目标。如今一个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壤塘,正从每个人内心的渴望转化为自觉行动。
·桑木周张康志颜天杰·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康志)为进一步预防农牧民因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类事件发生,8月3日,壤塘县组织5名专业技术人员在县人民政府广场...
壤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壤塘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