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壤塘小木耳 富民好产业

四川经济日报 2017-05-02 06:11 大字

近年来,壤塘县蒲西乡小伊里村村民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大力发展木耳产业,木耳种植面积已由最初的5亩发展到如今的13.5亩,木耳年产量翻了两番,村民凭借木耳种植收入也大大增加。

村官带领群众种木耳

近日,记者来到壤塘县蒲西乡小伊里村,走进壤巴拉高原生态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木耳基地,看到错落有致的菌棒交叉摆放着,上面长满了大小不一的木耳。

正在仔细查看菌棒上木耳生长情况的合作社负责人胡云龙告诉记者,2012年3月,他大学毕业后考上了“村官”,来到蒲西乡小伊里村工作。来此不久,他发现小伊里村的气候干燥,适合种木耳,可以用山泉水在亚青冈断木种植纯天然、绿色健康的木耳,而且木耳种植便于管理、劳动强度小、成本低。

说干就干,胡云龙以每亩每年800元的租金租了13.5亩地,搭起菌棚开始摸索种植木耳。

“刚开始的两年,由于技术掌握不好,没见到效益。”胡云龙暗自在心里给自己鼓劲,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通过查看资料、实地考察,不断摸索种植木耳的方法和经验,逐渐有了收成。

建种植基地扩大规模

小试牛刀初有斩获后,在乡上的帮助支持下,胡云龙结合挂包帮项目创立的大学生创业园,成立了木耳种植基地。2014年6月,胡云龙带领村上的20名社员,投入资金20万元,成立了壤塘县壤巴拉高原生态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统一摆放、统一管理、分户采收的模式发展木耳种植,以达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村民想自己种植木耳,菌棒由他们自己准备,菌种由合作社提供,降低了种植成本。”胡云龙说,去年,合作社种植木耳的纯收入4万多元。

合作社成员龚迫,过去以种植玉米、土豆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只能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销,为了补贴家用,他还要经常外出打工。“现在,木耳种植合作社成立了,我也入了股,自己当老板,在自家门口就能赚钱,全家人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和提高。”龚迫高兴地说。

把木耳做成村上大产业

“今年,我们准备再扩大种植规模,提高木耳的品质,树立品牌。”胡云龙说,按照目前合作社木耳的生长状况,今年,预计产量在1000斤左右,可为社员带来人均1万元的收入。

“目前,我已经开始在微信、QQ、电商等平台上打广告、做宣传。回头客有很多,现在已经有不少人预订木耳了,销售情况非常好。”胡云龙信心满满地说,社员们挣到钱了,也要带领村民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胡云龙通过努力打拼,使得木耳种植基地远近闻名,他也因此成为该村致富带头人,青冈木耳成为小伊里村乃至蒲西乡的又一项支柱产业,为群众致富增收拓宽了门路。

耿士姐王和斌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庄媛

新闻推荐

检察长到乡村 督导扶贫攻坚

本报讯(记者王焰)近日,阿坝州检察院检察长邓鹏前往壤塘县,开展脱贫攻坚和维稳工作督导调研。调研期间,邓鹏深入上壤塘乡及查卡村、仁棚村,中壤塘镇及伊根门多村、确尔基寺,吾依乡壤古村、林源生...

壤塘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壤塘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