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绵阳人民重托 不负藏区人民厚望——绵阳市对口帮扶藏区工作座谈会发言摘登
编者按:带着市委市政府的殷切希望,带着家乡亲人的深情嘱托,带着阿坝州人民的热切期盼,绵阳市对口援建藏区工作队相继奔赴受援地红原县、壤塘县开展帮扶工作。在绵阳市对口帮扶藏区工作座谈会上,第二、第三批援建干部人才代表罗磊、龚仙彦、刘巍、刘华、雍波、席斌、李大勇先后作了饱含深情的发言,讲述他们无怨无悔、倾心倾情服务藏区人民的援建故事。现将发言摘登如下。
为红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出最大努力
绵阳市第三批援建红原工作队医疗卫生援建队 罗磊
我们是9月5日抵达阿坝州红原县的,根据指挥部安排,医疗卫生援建队负责配合红原县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与行政综合类援建工作相比,医疗卫生援建工作略有不同,我们没有援建的项目和直观的援建成果,只有繁复的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服务,援建的根本在于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临床经验的传递,到红原时间虽短,医疗卫生援建工作已初显成效。
来到红原县后,我们克服了高原缺氧和身体不适等困难,尽快熟悉藏区风俗习惯,迅速投入到受援单位相关工作中。一个多月来,医疗卫生援建队深入全县所有乡镇了解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开展情况,并结合实际情况,将绵阳市行之有效的疾病防控和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带入红原,针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大多数为当地医疗卫生机构采纳;发挥自身“传帮带”作用,通过“面对面、手把手”的方式开展专业技术指导。短短一个月时间,指导帮扶医疗卫生业务人员达两百余人次,切实将“不忘初心,心系红原”的信念付诸于行动,为红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出最大努力,为绵阳市新一轮援藏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做一名藏区建设民族团结践行者播种者
绵阳市第三批援建壤塘工作队专业技术人才干部 刘巍
当听说要组建新一批援藏队伍时,我主动报名参加,经层层筛选,有幸成为援藏队伍中的一员。作为第三批援建壤塘工作队专业技术人才干部,到壤塘县以后,我立即调整身体状态,积极融入新的工作团队,努力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先后察看了上杜柯乡、岗木达乡、南木达乡、茸木达乡、中壤塘镇等8个乡的援建项目牧道与暖棚修建情况。对项目实施工程中的不足和推进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站在专业的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与意见,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参加会议与学习,先后参加了“省脱贫攻坚电视电话会议”“县援藏干部座谈会”等会议,通过学习,加深对精准脱贫、全面奔康战略意义的理解,为今后的帮扶工作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才,我将努力做好一名藏区建设、民族团结的践行者、播种者、宣传员,一定倾尽所有,将所学专长和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以及生产管理经验,与新同事交流学习。在今后的援建工作中,我将积极参加壤塘特色农牧业建设,努力为壤塘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向市委市政府交一份优秀的援建答卷。
让家长以自己的孩子能进入“绵阳班”为荣
绵阳市第三批援建壤塘工作队支教教师团队 龚仙彦
今年是我在壤塘援建的第四年。2013年8月,我有幸成为一名援藏教师,奔赴阿坝州壤塘县,履行为期一年的教育援藏工作。一年的支教时光很快过去,再次面临抉择时,我选择了留下来,因为壤塘县城关小学组建了“绵阳班”。壤塘县城关小学一年级有六个班,一班是汉文班,二三四五六班是藏文班。县教育局和城关小学反复研究,决定将一年级二班定为“绵阳班”,我有幸当上了“绵阳班”的班主任。
绵阳班的孩子来自壤塘县各个乡镇,百分之七八十的孩子不会汉语,我们只能够借助几个略懂汉语的孩子和他们进行交流、教学,尝试小翻译教学模式。为了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我们团队的每一个成员早上七点、中午一点轮流到班,给孩子们洗脸,陪孩子们聊天,给他们放动画片等,慢慢的,孩子们能够听懂、学懂了。
经过团队努力,“绵阳班”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尤其一、二年级参加学年检测,各科成绩均居全县第一名。“绵阳班”教育团队也被评为壤塘县“优秀支教团队”,我很荣幸被评选为四川省优秀援藏干部。而现在,家长以自己的孩子能进入“绵阳班”为荣。
用项目建设助推红原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绵阳市第二批援建红原前线工作指挥部指挥长 刘华
项目建设是工作队对口援建的第一要务,我们实施的13个援建项目深受红原县委县政府和广大农牧民欢迎。投入2030万元的暖棚、牧道建设,延长了牦牛泌乳期,增加了产奶量,降低了牦牛死亡率,方便了牧民游牧出行和动物防疫。投入1900万元的县医院住院大楼,改善了红原的就医环境,促进了“川甘青旅游门户”1小时医疗服务圈的形成。投入1400万元的阿拉基饮水工程,使县城1.5万群众喝上了清洁卫生的放心水,结束了建县50多年群众饮用井水、河水的历史。投入1100万元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园区土地利用率和外来企业入驻率,推动红原第二产业快速发展。投入1800万元的城市供暖和风貌提升工程,改善了红原县城旅游环境,撬动红原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两年共举办47个子项目、57个培训班次,培训各级各类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才3823人,为红原留下了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两年援建,情真意切,硕果累累,我们倍感欣慰。但成绩属于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援建干部人才提出的希望要求,继续发扬援藏精神,攻坚克难,开拓创新。
两年援建 一生无悔
绵阳市第二批援建壤塘指挥部指挥长 雍波
2014年7月,第二批37名对口援建壤塘的干部人才,肩负着市委市政府的重托,满怀豪情奔赴壤塘。我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援建工作首位,以项目和产业援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重点。两年来,共实施援建项目15个,总投资1.6亿元,对口援建资金8130万元。三百余公里牧道建设、高原“双低”油菜产业化项目、精品旅游村寨和全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壤塘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快速发展;有线电视数字化建设、特困户建房、失地农民创业园、危旧房改造、地质灾害治理等10个民生项目的建成使用,使群众真切感受到了绵阳援壤带来的巨大实惠。
我们带着对壤塘人民的无限深情厚谊,舍小家、顾大家。有的援藏队员自己边输液边为病人做手术,有的队员请护工照顾生病的双亲自己奉献在高原,有的队员为了援藏一再推迟婚期。一晃两年过去了,援藏生涯就像一部电影,每每静下来就会在脑海中放映,我们永远怀念援藏的时光,永远珍惜这份特殊的友谊。今后,无论我们身处何方,我们将一如既往关注壤塘,为壤塘的发展稳定尽绵薄之力。
满腔热诚来 满心温暖爱 满血状态干
绵阳市第三批援建红原前线指挥部指挥长 席斌
“彩虹总在风雨后,帮扶常恐本领忧。誓将热血挥洒处,但把红原作绵州。”红原属典型的“老、少、边、贫、病、高”地区,我们深深为长期扎根藏区工作的干部职工“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困难大决心更大,海拔高斗志更高”的崇高品质所感动,援藏工作光荣而神圣。
一直以来,我们工作队坚持“一家人、一条心、一个目标”,以建设青藏高原牧区县统筹城乡发展高地、草原经济示范基地、民族团结和谐福地、川甘青接合部旅游门户“三地一门户”为目标,对照省委“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和阿坝州委“三好两富”目标、红原县委“三大”“四新”“八实”“九者”的要求,与红原全县干部群众一道共同努力,力争到2018年实现全县13个贫困村、1239户425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
我们将以项目帮扶为抓手,加快推进红原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医疗卫生帮扶为保障,改善红原及周边老百姓的就医条件;以智力帮扶为纽带,带出一批藏区专业技术人才骨干;以产业帮扶为依托,打造一批现代畜牧业和旅游业为代表的特色产业。
把壤塘当作自己家园来建设
绵阳市第三批援建壤塘前线指挥部指挥长 李大勇
藏区生活条件艰苦,但更苦的是巨大的发展压力,使我们不敢有任何松懈。在这里,披星戴月、夜以继日是援建队员的工作常态。在壤塘,绵阳援建项目切切实实为百姓造福、为发展助力,绵阳人通过实际行动赢得了口碑和尊重,这让我们感到无比光荣。
新一轮的援建工作已经启动,从第二批援壤工作队手中接过“接力棒”,我们立即开展实地调研和工作衔接,扎实推动2016年度在建项目实施。新一轮对口援建壤塘项目规划总投资近1.5亿元,覆盖了精准脱贫、产业扶贫、教育助学、医疗卫生、困难救助、就业促进、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9个方面,根据壤塘县脱贫攻坚中心工作的需要,规划中70%以上是涉农项目,服务于脱贫攻坚;根据壤塘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援建资金中70%以上用于产业发展,服务于内生动力建设。
代表绵阳在壤塘开展工作,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全体援建队员将与壤塘人民一起勤干苦干,把绵阳人民的真情落到实处,把壤塘发展的美好前景变为现实。
(本报记者 李志豪/整理 赖杰/图)
新闻推荐
■实习记者泽英记者哈斯满乡镇人大是联系群众最广泛,听取意见最直接,了解民意最基层的一级国家权力机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地方人大及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