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斯满巴碉房素描
■王望
驴友说,走进壤塘,如若不亲临“藏族民居之王”——日斯满巴碉房,这必将成为难以淡逝的遗憾。为了不留遗憾,我来到了壤塘县宗科乡石波寨。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远远便能看见蓝天白云下一座雄伟壮观的碉房矗立在四川省壤塘县宗科乡石坡寨的山坡之上。阳光辉映在石块砌成的房屋上更显经典——日斯满巴碉房,这是集各地藏族传统民房建筑特色于一体,是阿坝州发现年代最久、层数最多的古藏民居。日斯满巴碉房共九层,高25.6米,依山而建,矮小的藏式民居拜蔼在他的周围,更显其宏伟之气势,梯形的外观,酷似一位身披袈裟的佛陀在参禅打坐,虔诚地默守着一方空灵的境界,圣洁的净土。
看到日斯满巴碉房,都会认为这是因繁华散尽后,留下的孤傲、坚硬、冰冷的历史性建筑,却不知她在远离城嚣,遗世独立的同时又是一座充满灵性满载挚爱的藏式民居。相传,号称东土大王的嘉绒绰斯甲土司的儿子泽旺扎西爱上了纯洁美丽、出身贫寒的蓉忠斯基。嘉绒绰斯甲土司十分反对这门身份地位悬殊的婚姻。为了真挚的爱情,泽旺扎西不顾父亲的坚决反对,冲破世俗的禁锢,一心要和蓉忠斯基成婚。父亲一气之下将儿子逐出家门,流放在嘉绒西部地区。然而,不忍儿子受太多磨难的父亲,派自己已出家的弟弟前去照顾。泽旺扎西和蓉忠斯基依依不舍的离开家乡,趟过滔滔的杜柯河,翻过莽莽的群山,来到石波寨,与前来照看他的叔父相遇,在叔父的帮助下修筑了这幢美丽的碉房。当时绰斯甲土司规定,平民建房不得高于三层,贵族、头人建房不得高于五层,而日斯满巴碉房却高达九层,这充分体现了这位土司的儿子不但冲破了世俗的禁锢,还将自己的创新和胆识融入其中。如今,这段坚贞不渝、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成为了碉房内美丽的传说,在壤塘的土地上世代传颂。
碉房是藏族文化的代表,是藏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族先民修建碉房既是为了在高寒地区保暖、贮藏粮食,也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扰。走近日斯满巴碉房,便可感受她的浑厚、凝重、雄伟,给人一种崇高、伟力的美感,碉房在布局上错落有致,体现了一种整体意识和非凡的气势。经过十几代人的传承,碉房依旧屹立于世间风雨,沐浴着高原阳光,所有的追忆都变得静美而绵长,碉房也更加庄重安宁。在其后人罗吾王尔甲的引导下我们参观了日斯满巴碉房的整体布局,看见底层的牲畜圈,自然联想到了碉楼外那宽阔的青稞地,当年泽旺扎西夫妇就靠着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精神富足,物质丰厚的甜蜜生活。罗吾王尔甲说,六层以上是杂物库房了,于是我们就直接到顶层去眺望当年只能房屋主人才能一览无余的石波寨的风光,伫立在走廊上举目远望,碉房之下的一切景观尽收眼底,联想到当年泽旺扎西和蓉忠斯基的幸福生活,飘移的目光,流动的心事,远山近景,袅袅炊烟,经声梵唱,触动了这座冷峻的碉房,让这份柔软在血脉里缓缓流淌,醉人心田。
日斯满巴碉房矗立在青山绿水之间,迎合着日月光环,采摘天地之灵气,轻触那一石一木,无论夕阳黄昏,你不语,她不言,用那份专属于藏族古建筑的灵性而彰显的民族文化底蕴触动我们轻易不被撼动的灵魂,成为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如今的日斯满巴碉房,已经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她正一改往日的含蓄羞涩,以热情大方的姿态,以独特的雄风石韵,向世人展现历史、展示文化,反映藏区民风民俗特色。这个独具魅力的藏寨,这座高贵孤傲的挚爱碉房正如一位轻蒙着神秘面纱的待嫁姑娘,等着懂她的人一览芳颜,让她倾国倾城的容颜、万古流芳的内涵震撼天下。
新闻推荐
刘作明主持召开阿坝县、壤塘县易地扶贫搬迁等住房建设工作约谈会强化要素保障注重稳定脱贫坚决打赢易地扶贫搬迁这场硬仗
本报讯(记者韩秀全秦远俊)8月18日上午,州委书记刘作明主持召开阿坝县、壤塘县易地扶贫搬迁等住房建设工作约谈会,贯彻落实王东明书记“四个目标锁定”中关于贫困人口住房保障的重要指示精神,听取两县...
壤塘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壤塘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