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法庭“窗口”下移惠及百姓——壤塘县“流动法庭”惠民见闻

阿坝日报 2015-08-19 14:14 大字

■桑木周记者王和斌

“没想到这么顺利就把问题给解决了,现在的‘上门服务\’真是有效果。”近日,壤塘县石里乡村民们的龙门阵都是乡里刚成功调处的一起斗殴赔偿案,而村民口中的“上门服务”就是活跃在乡村两级的“流动法庭”。

石里乡上达石沟村民格某、二戈吾村民机某与阿斗村村民措某之子因为打篮球发生争执,当时被旁人劝归。然而措某不服,酗酒后将格某二人打伤。当晚伤者被送往卫生院包扎治疗,产生了一笔不少的医疗费用,引起赔偿纠纷。“因为案件涉及多户家庭,正值秋收农忙季节,一直被搁置未能解决。”乡、村干部分头行动做思想工作,当“传话筒”,但始终没能达成协议。“都是本乡人,受害者情绪波动很大,拖不得,只能请求法院裁决。”

为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地裁判案件,法官们向事发地附近村民了解了案情和当事人双方的基本情况,为案件的顺利裁决打下了基础。“如果没有去案件事发地,就不能客观全面地了解案情,依法作出公正的裁决。”此案法官杨华琼告诉记者。

“选择分别谈话,防止双方当事人正面冲突。”8月4日晚,村民饭后纳凉时间,县“流动法庭”在乡政府开庭审理此次斗殴赔偿一案。按照双方当事人的合理申诉,最终裁定措某给予受害方13500元赔偿金。“怒气冲冲横着进去,高高兴兴相拥走出来”,以往不到县里就化解不了的矛盾,如今在家门口就谈和了。

不用去县里是因为法庭的“窗口”下移了。为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作用,去年12月以来,该县每月组织2支法官队伍到全县12个乡镇开展就地受理诉讼、调处纠纷、接受咨询、开展法律宣传工作。现场审理,既方便老百姓,又能及时将矛盾化解在“初级阶段”,不给矛盾任何发展空间。

南木达镇夏炎村村民让某与阿甲村村民索某,因为感情不和,19年的婚姻走到尽头,5个子女的抚养权以及6万元贷款分担问题使双方的离婚协议持久未达成一致。“几次商量都不欢而散。”夫妻双方的矛盾升级为两个家族的矛盾。

夫妻矛盾最终闹到法庭,“流动法庭”在接到离婚诉讼后来到南木达镇,在得到双方当事人的同意后,按照县大调解中心的要求,立即着手处理此次离婚纠纷案,从收集资料、听取诉说、到最后确认裁定仅用了4天的时间。“我们自己谈了几个月都没有谈下来,他们4天就给出我们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当场就做出确认裁定书。”调解人员的工作效率,让某一个劲地点赞。

流动法庭设置在事发地,依法裁判。该县针对管辖区域面广、点多,群众不便诉讼的情况,通过设立“流动法庭”,将审判业务延伸至百姓身旁,法官深入到群众中化解矛盾纠纷,同时兼任法律法规宣传员、咨询员,取得了效果,得到当地农牧民群众的支持和赞誉。截至目前,该县“流动法庭”巡回办案21次,现场化解矛盾纠纷13起,以“以案说法”形式接受法律咨询235人次,发放藏汉双语宣传资料1200余份。

新闻推荐

“旅”满高原意正浓 ——壤塘县旅游业发展

■记者杨刚颜天杰【数据】●今年上半年,壤塘县旅游人次达到114506人次,同比增长10.28%,实现旅游总收入9877.01万元。【现场】旅游让高原长满摇钱树盛夏之际,正是草原好时节。绿绿的水草翻起草浪,满山...

壤塘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壤塘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