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食用菌里的致富经——壤塘县蒲西乡食用菌种植侧记

阿坝日报 2014-06-09 14:56 大字

■桑木周 记者 赵原 刘尚剑

出了壤塘县城向南约60公里,就踩在了蒲西乡的地界。作为壤塘县的特色魅力乡镇之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在这里完美结合,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通电、通水、住新房,发展的脚步在这里留下了一个个惠及民生的印记。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交通运输能力的不断提升,过上好日子的蒲西人,又开始积极张罗如何拓宽致富门路的事情。“现在党和政府有了那么多的好政策,我们不能在这里‘等靠要\’,要用自己的努力闯出一条‘致富路\’。”乡长叶辉的一番话反映了乡里想方设法为群众增收的决心。

特色,是蒲西乡打开致富路的关键。这里有丰富的青冈木、桦林和白杨等森林资源,且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温适宜,十分适合发展食用菌栽培。基于此,乡里建起了高原生态食用菌种植培训示范基地,一边发展食用菌种植,一边教当地村民种植技术。

掌握了木耳、香菇的种植技术后,蒲西乡的村民们无形中多了一门增收致富的手艺。“我去年开始试种,只种了1000棒,一采摘就赚了5000元。今年扩大了一些规模,收入肯定还能有增加。”在基地里,村民荣玛这样说道。

“建设这一基地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培训,使当地老百姓掌握种植技术。当群众完全掌握技术后,就可以自行进行种植增收致富。目前,每1棒木耳至少达5至6元纯利润,在市场前景好的时候,最高可以达到每棒12元的经济效益。”在基地里,负责人胡云龙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1000棒木耳,一年至少也能增收5至6万元。

目前,基地内共种植有15000棒木耳,3000多棒香菇及少量天麻,并聘请了广元专家前来为当地群众作技术培训。“基地采摘的木耳,以每斤70元的价格销往成都,而且是供不应求,看到木耳具有这么好的市场,掌握了种植技术的村民纷纷开始自行种植,现在我们已带动当地20多户村民种植了6000棒木耳,第一次采摘后总共取得了5万元的纯利润,还有几十户村民也纷纷报名要来学习。”话语间,乡长叶辉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神情。

更让当地群众感到开心的是,今年,食用菌培植走出基地,走进了百姓家中。在县里提供技术和菌种的基础上,小伊里村村民龚迫特意腾出自家40多平米的“院坝地”种植2500棒的椴木木耳。“你看现在这长势,收个3万多元没有问题。”

和龚迫一样,蒲西乡发展食用菌种植的村民现已有10余户,种植食用菌2万袋、木耳1.5万棒,预计户均实现增收2万元。

如今食用菌种植在蒲西乡已被当地群众广泛认可,今年在县里的支持下,蒲西乡又继续扩大示范基地规模,建立大棚30个,种植袋料香菇10万袋、椴木木耳5万棒、椴木香菇3000棒,以带动更多的农牧民群众发展种菌业。

带动一方就能辐射一片。随着蒲西乡产业结构调整逐步走向成熟,宗科、石里、吾依等乡也紧随其后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用项目聚人心,以效益促发展,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既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又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实现了稳定增收、持续增收。

新闻推荐

壤塘县推广防冻水龙头

本报讯(谢雨尼玛初记者赵原)7月27日,壤塘县中壤塘村村民夺基特向记者“炫耀”他家的水龙头:“以前虽然有了自来水,但一到冬天就冻了,我们只能喝河水。如今,自县水务局安装了这个防冻水龙头后冬天都不用...

壤塘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壤塘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