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暖风吹进高原百姓心坎——阿坝州建州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下)

四川日报 2013-09-14 15:27 大字

雪山草地见证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岁月,见证藏羌回汉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壮丽历程。

□本报记者 刘川 吴梦琳 松涛

每到傍晚,欢快的民族歌曲唱响时,理县人达吉总爱约上伙伴们一起去跳锅庄,舞动的旋律中满是欢乐,吸引旁边拍照的游客参与进来。“靠旅游发展和种植业,我家年收入达到20万元,两个孩子都上了大学,日子过得很巴适。”达吉说。

美丽家园 开启牧民新生活

走进若尔盖大草原上红军长征第一村班佑村,宽阔的道路两旁竖立着太阳能路灯。一路前行,“牧家乐”、“餐饮”等招牌迎面而来。

藏族人罗一家的民居旅馆位于公路旁,他一边在屋外晒牦牛奶渣,一边招揽游客,“我现在算是退休享福了。”罗一以前是牧民,每天非常忙碌艰辛,冬天帐篷里的生活更是很艰苦,“取暖靠牛粪,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

为从根本上改善藏区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藏区深入实施牧民定居行动。阿坝州从2009年起,用4年时间,完成投资74.12亿元,在11个县、136个乡镇、527个行政村建设了608个定居点及配套项目,同时发放4.15万顶帐篷及篷内设施,惠及21万人,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历史性跨越。2012年,阿坝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770元、增长2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68元、增长15%,增速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也是在2009年,罗一卖了部分牦牛,建起新房,还开了家庭旅馆,光去年就接待200多人。走进他家的客厅,电视、冰箱等电器齐全,“两个儿子在远牧点还养了100多头牦牛,不算平常卖牛奶的收入,光年底卖牦牛收入都很可观。”罗一说。

班佑乡乡长夺基泽让表示,目前牧民是夏季游牧、冬季定居,老人和小孩是最大的受惠者,“他们可以享受定居点配套的医疗、教育等资源。”

随着生活的改善,牧民的精神面貌、思想观念也随之转变,增强了市场意识和商品意识。俄尖是一名高二学生,他经常去乡上的农家书屋看农牧方面的书,“假期帮家里在旅游景点卖杂货,提供骑马游玩的服务,未来我想自己创业”。

惠民行动 推动民生事业大发展

9月9日,红原县藏汉双语幼儿园,香准为4岁的女儿拉姆注册上学,这个幼儿园人气超好,牧民送子女读幼儿园、学知识的意识不断增强。

从今年起,拉姆将享受到“一免一补”政策,不需再交600元/年的保教费,还可享受每天3元的午餐补助。这源自阿坝今年推行的15年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也被纳入其中。“我们还对在校高中生减免普通高中学费和教材费,力争实现到2015年普及学前教育,到2017年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标。”阿坝州教育局局长谭可说。

免费的不仅是教育,义诊巡诊同样活跃在阿坝城乡。“这几天我头晕,正琢磨着到县医院去看一下,州上的医生就到家门口来看病了。”壤塘县尕多乡尕多村村民措姆看到州人民医院派来的医疗队时,竖起大拇指不停地说“卡着”(藏语:谢谢)。去年3月,阿坝州组织开展大型巡诊义诊行动,今年初在全州推广,并建立常态化机制,基本覆盖所有乡镇。 (下转03版)

新闻推荐

壤塘89个项目全面开工

本报讯(记者徐中成)6月12日,壤塘县秀城酒店背后不稳定斜坡应急治理工程施工现场,大型搅拌机轰鸣运转,20多名工人正忙碌作业。目前,包括秀城酒店背后不稳定斜坡应急治理工程在内的89个新项目已全面开工...

壤塘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壤塘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