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藏文古籍的六个神奇

阿坝日报 2018-05-07 14:35 大字

藏文古籍的质和量,在中国各民族遗存的古籍中,仅次于汉文古籍居第二位。这些浩如烟海的文献是藏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据统计,在安多地区,仅仅在阿坝州的各大寺院收藏的和民间流传的藏文典籍就达20多万册。这些古籍,尤其是善本、秘籍、孤本、文献,都是数百年前的真迹,未经后人揣测和篡改,史实确凿,为不可多得的宝贝。

【缘起贝叶经的传说】

认识藏文古籍尤其是版式设计得先了解古老的经书——印度的“贝叶经”。

在古印度,人们使用贝多罗树叶作为书写工具,这种树叶类似于棕搁树叶,呈扇状均匀分布,贝叶采下后先经水煮、晾干,然后把叶片两面磨光,并截成宽约7至8厘米,长约60厘米的长方形。人们将圣人的事迹及思想用前端比较尖的笔记录在象征光明的贝多罗树叶上,而佛教徒也将经文刻写在这种树叶上,称为“贝叶经”。在贝叶上打个小孔,用绳装订成册,如此制作出来的贝叶经具有防潮、防腐及防虫的效果。

据说唐玄奘(602一664)去西天(天竺)取经的时候,纸在中国已经发明了500年之久,但从印度带回来的经文全部是贝叶经。史书中记载,唐玄奘带回520夹经文,夹就是用木板把贝叶捆成一捆的数量单位。可想而知,唐玄奘带着这么多的经书,取经归来不知要历经多少艰辛和困苦,想到这些不免令人肃然起敬。造纸术于7世纪传入印度,显而易见,纸还没有被大量抄制和使用,抑或是必须遵循古老传统,经文一定要刻写在贝多罗叶上不得而知,总之,唐玄奘没有带回一本纸质经书。

【版式独特的规格】

如你看到的藏文古籍版本式样很特别。它受了古印度贝叶经的装帧形式影响。

藏文古籍印刷规格大致分三种:

以藏族常用丈量单位为长度设计的“一卡”版,指大拇指与二指间的长度为页面规格,约有15—20厘米;

以箭身之长为长度的“达查玛”版,指从中指尖与手腕间的距离为页面规格,约有40—60厘米;

“纳同”版,大小约为25—30厘米。此外还有袖珍版,小到7—10厘米,甚至还有4厘米的。此类书常用于诵经教学,便于携带。

据说在萨迦寺珍藏有一种叫“铁环经卷”,重达50公斤。因为经书太重,需要在书卷上扣上铁环绳索,8个人合力搬运。

【金银汁珍稀华贵】

你一定知道金粉书写的经书。用金汁、银汁、金银混合汁、海螺粉汁书写,色彩鲜明,华丽庄重,其艺术与文物收藏价值不言而喻。这些珍贵的典籍就珍藏在各个寺庙里,也有流传于民间,作为人们家中之宝。

【书写一生一本书】

你可知道书写一本经书需要付出多大的精力?

举个例子:

一个人,书写一部德格版《甘珠尔》,共103凼,每凼84460页,书写完成大约需要25年。那另一种版本《甘珠尔》213凼,则需要50年才能完成,也就是名副其实的“皓首穷经”啊。

据统计,仅仅在阿坝地区流传的金银汁典籍就达近千册,你可以想像那些孜孜不倦的人士怎样的付出了一生的心血。

【藏纸古老的工艺】

藏纸工艺古老、奇特,备受关注。藏纸常用金粉、银粉、珍珠、松耳石、玛瑙、海螺粉、天然矿物质精心加工制成。质地取材于本地草木,如羊毛、五谷、藏红花、檀木等。常用纸张常以产地分类,如“达雪”,出产于西藏达波地区,故名;“藏雪”,出产于后藏地区;“聂雪”,出产于康巴地区。

【内容大百科全书】

藏文古籍数量庞大,内容包罗万象。藏族人用“大小五明学”分法囊括了所有内容。

“大小五明学”,俗称“十明论”,大五明,指佛学、声明学、医学、因明学、工巧学,小五明,指诗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历算学。

就我个人来说,我更希望阅读典籍中的专著文集类。比如人物传记《毗卢遮那传》等,这类书籍有故事,有描写山川地貌,有情感,看得懂。可喜的是,现在有许许多多的藏学专家正在夜以继日苦学钻研,不断挖掘整理这些宝藏。可以期待,普通读者在将来一定能更多的接触、阅读这些典籍了。

·文/华文军图/源自网络·

新闻推荐

阿坝州公安坚守岗位护航“五一”假期平安

本报讯(本报通讯员)“五一”小长假期间,在广大群众休息放松、出外游玩之时,全州公安民警、辅警迅速行动,结合当前扫黑除恶、交通整治等各项行动,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科学有效的管控措施,确保了全州社会政治...

阿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阿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