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英国建筑师Kam:我欠一位陌生四川人一杯饮料

四川日报 2016-07-24 07:30 大字

□本报记者 张岚

除了英国也是G20成员国这点关系外,生活在成都的39岁英国建筑师Kam,似乎与2016年第三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没有任何关系。

其实不然。2008年,G20运行机制由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升级为领导人峰会。这一年,还在伦敦开建筑设计公司的Kam,进行中的几个项目在短时间内陷入资金链断裂。两件事有着共同的原因:金融危机。

艰难维持两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Kam从欧洲飞到成都参与一个项目。随后,他在这座城市成立公司、结婚生子。谈起自己的“成都故事”,Kam却说:我欠一个陌生的四川朋友一杯饮料。

创业成都,缘起陌生人一句话

“有一天我坐在星巴克,面前摆着一台电脑在工作,突然感觉有个人走过来,我以为是想跟我练英语。”说起这段5年多前的经历,Kam还是忍不住笑起来,“现在想来,我真是欠他一杯饮料呢!”

那时,受到金融危机困扰的Kam从伦敦到成都参与一个建筑项目。不过,他并未想好做完这个项目后要不要继续留下来,留下来又能做什么?

这个在星巴克走向他的陌生四川人,却告诉他“在四川做生意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如果没有长期打算就赶快走,如果想生存下来至少要5年。”原因是四川生活节奏、商业文明与沿海城市不同却又自有特点,更需要花时间去了解当地文化、人们的需求。

Kam认真思考后决定,先做市场和文化调研,再看是否适合设立公司。他说,如果设计是一门世界通用的语言,那么他的优势就是将此前在欧洲学习和实践的风格、理念,与浓郁的四川本地文化结合。

2011年,Kam在成都的建筑团队正式启动运作,公司英文名中的“hy-brid”,就有“不同元素混合”的意思。

观察成都,这座城市“CanDo”

如今,Kam和他的团队已运作了超过50个项目。业务范围除了成都,还进入乐山、阿坝等地。而在事业发展之外,他觉得最大的收获,是见证了成都的变化。“如果5年前我在成都问路,大家给我指路时,总是以不同的茶馆作为坐标,那么今天坐标越来越多了,可能是咖啡馆,也可能是酒吧。”Kam说,成都的发展真的太快了,变化的不只是人们的穿着、饮食习惯以及开新店的速度,更是思维和理念。

尽管听过“少不入川”这样的说法,但Kam认为他看到的成都,和这句话想表达的意思并不一样。在他眼里,成都除了休闲、宜居,还是一座“CanDo(做得到)”的城市,“在成都,我几乎很少听过有人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Kam目前的办公地点,正是成都创新创业最活跃地方之一的天府新谷。四川省成都市对于创业者在孵化、融资上的大力支持,创业团队与项目的蓬勃出现,更坚定了Kam留在成都的信心。“越来越多的人从国外,或者东部沿海回到成都创业,给四川经济发展增添活力的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

Kam已是一名成都女婿,有一个3岁的儿子。对于未来,他希望和成都有更多“未完待续”的故事。

新闻推荐

省人大代表刘作明建议:民族地区不调整法官检察官员额

(记者夏修露)昨(28)日,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阿坝团进行的分组审议上,省人大代表、阿坝州委书记刘作明结合两院工作报告,建议民族地区不调整法官和检察官员额,针对“案多人少”这一矛盾,构建多元化解决纠纷...

阿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阿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