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路径:海外“吸睛”又“吸金”

四川日报 2015-01-30 11:13 大字

四川文化走向全球,靠什么战术实现这个宏大战略?改革创新的撬动,不断搭建新平台、开辟新渠道、拓展新版图,推动四川文化走出去,成为“吸睛”又“吸金”的聚宝盆。

新平台:

海外建起“桥头堡”

1月26日晚,在成都举行的“川剧走进澳大利亚暨在华驻蓉领事机构新春联谊会”上,省川剧院营销总监白中华穿梭于各个驻蓉领事和文化参赞之间,向他们推广川剧。“我们与比利时一家文化营销公司合作,正在为川剧在欧洲建一个‘海外淘宝网\’。”据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介绍,该网预计今年10月可以试运行。

与陈智林持相同构想的文化人不少——把平台建在海外,做直接营销。

1月23日,阿坝州的美景以“花水歌源 藏羌阿坝”为主题,出现在了《华人视界》上。这份报纸是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轩”)打破行业和区域界限的新尝试,在美国成立华盛顿文轩媒体发展有限公司并创立了《华人视界》。如今,这份报纸已在美国大华府地区(华盛顿特区、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的华人区实现全覆盖。

据悉,文轩已经成立文轩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拟在欧洲、澳洲、亚洲、非洲等地设立分支机构,组织开展系列中外文化和经贸交流活动,探索海外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而省文化厅也将于今年推动实施四川文化旅游资源3D服务平台,落地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

新渠道:

“文化厨房”老外掌勺

如何让四川文化既能走出去,又能带回订单?答案是:让老外当“厨师”,建起海外“文化厨房”。

2014年10月的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国际书展上,四川少儿出版社出版的法国人编写的漫画《南京1937》引起广泛关注。“让外国人做编辑,用他们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就能赢得读者、赢得市场。”四川少儿出版社的编辑高海潮如是说。

省川剧院的《火焰山》,省人艺的话剧《饭碗》、《我呼吸》,乐山市歌舞剧院的《断层线》……“文化厨房”里的外国厨师越来越多,市场效应也初显:《断层线》连续3年在海外商演;《饭碗》、《我呼吸》在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上售票演出。

外国“厨师”来了,海外融资也来了。2015年春节,自贡彩灯在英国、美国、比利时等地将有10余场灯展,其中一半都采取与国外企业合作投资的运营模式。省歌舞剧院也打破成规,首次与俄罗斯机构合作推出商业演出。

双赢局面的开启,让四川文化产品扎根海外成为可能:省川剧院与法国、卢森堡、瑞士联合出品的“合资川剧”《镜花缘》按票房收入分成;自贡新亚彩灯不仅入驻英国朗利特园区,还签下了3年合作协议。

新机遇:

沿着“丝绸之路”扩张版图

1月8日,由文轩旗下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草根总理莫迪》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这是印度总理莫迪唯一亲自授权的中文版个人传记。不久前,该社出版的《神山圣湖的召唤》(中文版)还在印度总统府举行首发仪式,成为第一本登陆印度总统府的中文书籍。

这两本书,是四川美术出版社“了解印度丛书”的第一批图书。“《神山圣湖的召唤》在印度举行首发仪式期间,我们拜访了印度知名出版社和一些书店,发现文化需求十分庞大。”四川美术出版社社长马晓峰说,下一步,出版社将以图书为载体,推动中国与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开拓印度市场。他们计划组织中印两国摄影家互访采风,从而形成一个展览、图书、文化产品的产业闭环。

不过,文轩瞄准的不止是印度市场,更是一个宏伟蓝图。“南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四川,终点是印度。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正成为国际热点,沿途的许多国家都有可能成为一个新市场。”据了解,文轩正在规划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相关出版项目,拓展新版图。

妙招看过来

这些方式走出去

紧盯欧美、辐射周边、面向全球——实施文化“走出去”全球化战略,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

实施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对外推广工程,推动四川出版、文物、川剧、川茶、川酒文化和巴蜀画派、蜀锦蜀绣、民族歌舞、杂技灯会等四川特色文化走向世界。

打造核心文化产品服务,培育一批外向型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基地,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建立营销网络、联合经营等方式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以文化旅游为纽带,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推动文化旅游融入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本组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张良娟 严芳本组图片由省文化厅提供

新闻推荐

十年“西游记”

捷克位于欧洲中部,是一个内陆国家。国土面积约7.9万平方公里,比四川的阿坝州还略小一点。2013年的数据显示,其人口为1051万,同期来比,也少于成都市。虽然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这个国家发明了隐形眼镜...

阿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阿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