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燕归来” 脱贫路上“领头羊”

南充晚报 2019-10-23 00:54 大字

■南充晚报记者 文秀佳 文/图

“看着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增多,我打心眼里高兴,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10月22日, 前不久刚被评为2019年度四川省优秀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贾德选高兴地对记者说。

今年49岁的贾德选是南部县盘龙镇斑竹林村人,30多年来,他凭借一股子敢拼敢闯的韧劲,从一名建筑工人成长为企业老板,并毅然返乡创业,带动父老乡亲共同致富,是当地人人称赞的致富带头人。

创新模式 建立生态循环养殖

贾德选16岁时放弃学业到西安谋生,他从建筑工地小工做起,一步步壮大了自己的事业, 先后成立了劳务公司和建筑公司, 拥有员工千余人,资产达8000万元。

2014年,致富不忘乡亲的贾德选决定回到家乡创办生态养殖场。当年5月,贾德选投资1000万元,在盘龙镇斑竹林、 庙高寺和火神垭3个村流转撂荒土地1000余亩,在斑竹林村建成总面积为6000平方米的生态养殖场,并成立了南部县德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西门塔尔肉牛。

贾德选介绍,合作社采用“种养结合” 的生态养殖模式, 即实行种植、养殖相结合的标准化养殖模式。利用流转的土地种植玉米、黑麦草、皇竹草等饲料作物, 产生的牛粪通过沼气池产生热能供照明等, 沼液作为玉米、秸秆、黑麦草、皇竹草的肥料, 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养殖模式。“这种循环的种养模式不仅能够节约养殖成本, 还能够确保牛肉的品质和生态环保。”

据了解, 该养殖场先后被国家农业农村部和省农业农村厅评为“肉牛标准化示范场”。目前,该社现有成栏肉牛700余头, 养殖规模可达1200余头,年产值800余万元。

托管养殖 带动农户共同致富

如何带动更多的乡亲特别是贫困群众一起脱贫致富,是贾德选一直思考的问题。2015年12月, 经过广泛征求意见, 贾德选决定采取“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托管养殖”模式,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

“托管养殖就是养殖场将进入繁殖期的母牛免费给有养殖意愿的村民喂养,待母牛产子后,养殖场以市场价从村民那里收购小牛。如果村民不愿意继续饲养母牛,可将其归还养殖场。”贾德选说,托管饲养由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防疫管理等服务,农户只负责日常的放养和看护。

经过一段时间实践后, 贾德选适时调整了发展思路,采取“致富带头人+合作社+农户” 的方式,统一配种、统一采购饲料、统一病害防治、统一饲养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保护价收购、统一窗口销售,按收购量合理、公平分配利润。由此,带动社员及周边农民近百户加入肉牛养殖行业。目前,该合作社现有社员105户, 社员大多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摇身一变成为了“股民”。

热心公益 真情回报社会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一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 贾德选更加懂得感恩方能走得更远的道理。多年来,他十分热心家乡公益事业,频繁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返乡创业前,为改善斑竹林村生产生活条件,贾德选先后捐资30余万元,帮助该村修建水泥路1公里,铺设青石板便民道600米。返乡创业后,他又投资160余万元,修建了4公里的产业路和一口面积约10亩的山坪塘。

2017年, 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高位垮塌,原本山清水秀的村庄,在一夜之间被滚滚山石掩埋, 贾德选组织同行捐款50140元,并亲自将善款送往灾区;2019年,仪陇县养殖户何登新遇火灾,损失惨重,得知情况后贾德选又立即组织捐款21868元,解决了何登新的燃眉之急。

2019年, 贾德选被评为“盘龙镇四好标兵”。

新闻推荐

我家厨房那杆秤

□龙敦仁一杆十六两进位的吊钩秤,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一直挂在我家的厨房。那是一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秤,一尺三寸的秤杆,一副...

茂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茂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