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新时代“田园牧歌” 阿坝州农牧业发展综述

阿坝日报 2019-09-30 08:06 大字

■记者 秦远俊

农牧民群众从“三亩地一头牛”到吃上了“旅游饭”“生态饭”;农牧业从传统的自给、半自给逐步融入广阔市场;农畜产品从走街串巷叫卖到鼠标一点行销天下……新中国成立70年来,阿坝州依托得天独厚的农牧业资源优势,紧紧抓住各个时期的发展机遇,农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广袤农牧区处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广大农牧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农牧业是阿坝小康之基、发展之本、稳定之要。70年来,阿坝州各族干部群众奋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专合组织让产业化经营变为现实,科技为现代化农牧业注入力量,草原生态保护守住畜牧业根本。如今,俯瞰阿坝大地,一排排特色民居坐落山水间,一栋栋温室大棚遍布乡野,一群群牛羊在草原尽情奔跑……阿坝州农牧业正高举绿色生态旗帜向市场前沿阔步前行。

推进农牧业现代化

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迅速

建州初期,阿坝州畜牧业尚处于靠天养畜的原始游牧阶段,农业生产以简单的种粮和分散的个户养殖为主,种植业以青稞、马铃薯等为主,养殖业主要是用于耕作和运输的骡、马、牛以及传统的家庭畜禽养殖。

州委、州政府在认真审视州情并理性考量后对全州农牧业发展作出了科学定位——以绿色发展为引导,以追求特色为原则,以转变发展方式为突破口,努力让现代农牧业成为阿坝实现跨越发展的坚固支点。

遵循这一科学发展定位,阿坝州通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粮、畜、果、菜、药等主导产业规模日益扩大、品质不断提升、产量成倍增长,土地产出率逐年提高,成为省内重要的特色果蔬基地。作为阿坝州支柱产业之一的畜牧业,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这一主题,加强草场建设,注重个体化、规模化和集群化生产能力的提升,完成牦牛奶、牦牛肉和优质绵羊三大生产基地建设,助力农牧民增收。

如今,行走在阿坝城镇、乡村,处处呈现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领新发展的蓬勃生机。

时下正是茂县羌脆李成熟上市的季节。海拔、气温、光照、水源等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茂县羌脆李特有的口味和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被誉为“李子之王”。

在壤塘县南木达片区,草产业、奶产业和牦牛产业快速发展,蔬菜基地建设如火如荼,生猪、藏香猪、中蜂养殖业成为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探索出了牧旅结合的发展模式;上寨片区依托蔬菜食用菌基地和特色民居,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积极探索基地综合体建设和农旅结合模式……

这些只是70年来阿坝州大力发展高原优势特色农牧业助力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缩影。近年来,阿坝州紧紧围绕建成“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目标,坚持以“畜牧业做大做强、种植业做精做细”为总体思路,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转变发展方式,力争早日建成特色水果、高山蔬菜、牦牛、藏系绵羊等优势特色产业带。

调整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宜农宜牧制定种养殖规划,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价值链……阿坝从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跨越的脚步铿锵有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勾画出了一条漂亮的攀升曲线。

产业结构更优化

农牧业发展“绿意”浓

进入新时代,市场对优质农畜产品和农牧业环境的要求更高,绿色农牧业才是注重成本、环境和生态的优势产业。作为阿坝州的基础产业,发展绿色农牧业是农牧业提质增效的必经之路。

“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举全力加快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是阿坝州各族群众的坚定选择。回眸农牧业发展之路,阿坝州在推进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

曾经,一味盲目超载养畜、落后粗放经营,使阿坝农牧业发展走上了一条“草减——肉减——收入减”的尴尬之路。痛定思痛后,阿坝认识到发展高质量现代农牧业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助推传统农牧业加速迈向现代农牧业,是加快阿坝农牧业发展的根本路径。

思路决定出路。冷静地辨析总结后,一张发展高质量现代农牧业的“路线图”在阿坝日渐清晰——“打绿色牌、走特色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努力建成绿色农牧业产业体系。

阿坝地域独特,环境优美,优势资源孕育了特有的高原农牧业和农畜产品。近年来,阿坝州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解决草畜矛盾,实现草畜动态平衡,为畜牧业增产、牧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超载过牧是导致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党委、政府采取禁牧、休牧、退牧还草等系列举措,致力于恢复草原生态。

如何减畜不减收,是牧民最关注的问题。阿坝州在现代畜牧业发展进程中“两招”力保牧民减畜不减收:暖棚保畜、保险防损。

“一头牦牛保险自己承担24元,政府补贴86元,一旦牦牛死亡,每头可获得2000元赔偿。政府还为我们修建了暖棚帮助弱、病、孕畜越冬,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牲畜掉膘和死亡带来的损失。牛羊减少了,收入反而增加了。”红原县瓦切镇牧民索郎甲告诉记者。

从“靠山吃山”到“靠山治山”。如今,阿坝州农牧民群众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坚持以“生态理念、健康品质、农业增效”为目标,大力发展有机农牧业,建设生态农牧业基地,推进有机、绿色认证,发展现代农牧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生产基地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

为保护草场,发展生态农牧业,若尔盖县求吉乡上黄寨村成立了生态畜牧合作社,用圈养代替传统放牧,减少草料浪费,减轻对草场的破坏,冬天也可以喂养牛羊,经济效益也大大提高。

红原县瓦切镇牧民石斗卖掉了家里的300多头牦牛,在自家的草场边开了一家牧家乐。“牲畜没了,草原更美了,游客越来越多。开牧家乐在家门口就能挣钱。”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接待,石斗家每年收入10余万元。

如今在阿坝,牛羊从草场走向圈舍,美丽资源变“生态经济”,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这样的例子越来越多。

思路引领发展,未来更加可期。在生态农牧业“路线图”的引领下,阿坝高举“绿色牌”,勇走“特色路”,正努力实现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生态农牧业的华丽“转身”,一幅生态美、产业兴、农牧民富的图景正逐步变成现实。

新闻推荐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创天府旅游名县、做茂县旅游宣传员”

9月9日,由茂县县委、县政府主办,县民族宗教局、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承办的“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

茂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茂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