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质量链平台 做强“茂县李”品牌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8-21 05:22 大字

羌族姑娘在采摘李子。

茂县李子个大味鲜美。

□本报记者 朱梦蝶 文/图

“十万八万起步价,三五十万一般般。”这是茂县李子核心种植区、特别是高半山核心种植区农民家庭收入的真实写照。茂县李,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抗氧化剂,具有健胃、养颜、祛暑的功效。依托川农大科研技术、借助QBBSS质量链平台,茂县李子不断朝着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8月18日,记者走进茂县,探寻茂县李产业加速发展的秘诀。

科研助力 打造品牌

在青藏高原的东南方,海拔2000米以上的岷江河谷地带,盛产着被称为“李子之王”的茂县李。茂县李过去不称作茂县李,而是根据颜色分为青脆李和红脆李,在茂县政府和四川农业大学合作之后,品种逐渐改良,才有了今天的茂县李。“这里土质偏酸,日照充足,可以生产有机质和积存糖分,而高原性季风和干湿分明的气候,使这里的李子不仅个头更大,而且质地脆嫩,汁多肉甜。”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吕秀兰说,“茂县李品牌的打造,更能推动产业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

在茂县凤仪镇采摘基地,记者看到这里的李子树树形舒展、枝条强健、通光透气。“我们以前种植玉米、青稞等,只能基本解决温饱,一年收入千元,但改种了茂县李后,现在一年收入有12万元。”家有三亩地的茂县凤仪镇水西村农户王明媛说。

“通过政府引导、基地示范、龙头带动,以群众为主体,2018年,茂县李种植面积已达8万余亩,年产量近15万吨。”茂县副县长钟刚说,“从优良苗木繁育、规范种养标准到采后商品化销售,茂县也打造了严格的标准体系。”

质量链平台 守好品牌

2011年,茂县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品牌有了,标准有了,但怎么把茂县李推广出去?消费者在购买茂县李的时候,怎么判断是正品的茂县李?

“从生产端到消费端,中间夹杂着很多环节,消费者很难辨认真正的茂县李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解决,那我们的标准化、品牌化就是白做了。”阿坝网贸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杰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套以质量信用、产品标准、检验检测、质量溯源、质量保险“五位一体”为基础支撑的质量保障共治体系——QBBSS质量链平台在茂县应用起来。据了解,质量链平台为产品生成唯一的质量码,帮助企业进行产品质量的自我声明,提高不法分子的造假成本,有效保护企业品牌。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的质量码,即可查到所购商品的生产企业信用评价以及产品从生产到交易的全过程信息。

“通过质量链体系,可以打破之前的信息不对称,让消费者清清楚楚选择,明明白白消费。”中国检验检疫学会质量链工作委员会主任肖雪说。

“有了这个数据可视化平台,我们就不再担心自己的产品被人仿冒,有更多的精力放在产品宣传、销售以及品牌的推广上。”张杰说。

如今,在政府的支持下,茂县正在岷江边兴建占地40余亩的电商产业园,包括茂县李在内的、当地更多的农产品将在这里完成品牌和产业发展。

新闻推荐

3位村民的新闻发布会

李子丰收茂县李文化旅游节开幕前夕,当地一场别出心裁的新闻发布会引来收购商络绎不绝●当地村民说:“通过种李子,我们收...

茂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