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茂县凤仪镇坪头村发展乡村振兴侧记

阿坝日报 2019-03-28 10:01 大字

■王先超 记者 夏姆

清澈的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的羌楼、一尘不染的小巷、清心润肺的空气,微笑待人的村民。阳春三月,记者走进茂县凤仪镇坪头村,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之中。

传承羌族文化、发展乡村旅游。近年来,坪头村依托“民族文化+” 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目前,该村老百姓在致富增收的同时致力于乡村振兴,构成了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美丽画卷。

古羌文化

重建谋划高瞻远瞩

坪头村95%的村民是羌族,“5·12” 汶川特大地震重建中,该村沿袭了羌族“依山居止”的传统建筑风格,古朴恢宏,极具羌民族民居特色,不仅注重村容村貌、建筑特色、室内功能等的打造和提升,而且增添了节能环保功效。村口和村内的多个高地,均建有小型风力发电机,保障了照明用电的供给;经过规划的新民宅还为新垦和复垦耕地腾出了更多空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属于自己的土地和林地。

如今,村里的房屋错落有致,灰墙白顶、黄泥片石,房顶镶有羊角装饰,窗户上有羊头图案、万字格,窗台和屋顶的白石,无不展示着羌民族古老而独特的传统文化。

走进该村,欣赏着历史沉淀的羌山风光,感受着历史悠久的土司官寨文化、原生态羌族民俗文化、羌族饮食文化、羌绣艺术文化等古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里显然是世界羌文化活态博物馆。置身其中,贴近自然、回归本质,与羌文化来一次亲身体验。

乡村旅游

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村民阿姐张泽莉是土生土长的坪头人,也是从事乡村旅游发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村发展到今天,全靠灾后重建和国家的政策扶持。”张泽莉说,忙完了自家酒店的工作后给游客当义务讲解是她最开心最自豪的事。

地震的时候,她28岁。那时候还没出过村子,除了放羊种地什么都不会。如今,她经营的乡村酒店同时可以接待60桌客人,酒店还在扩大规模。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她一生都不会忘记当时山西省对坪头村的援建。

地震后,张泽莉一家人被安排到山西。她到了一家五星级酒店工作,从普通的岗位一直干到了管理层。有了在酒店的工作经验,为她今天在家乡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现在坪头村已初步形成以“羌文化”为主的旅游发展格局,带动着村里餐饮、住宿、休闲观光、避暑养生、采摘体验、羌文化摄影写生等相关业态的发展。如今,坪头村已有乡村酒店(农家乐)50余家、客栈160余家,床位3000余张。

拥有春天赏花、夏天避暑、秋夏摘果、冬晒太阳“四季游”美誉的坪头村,于2010年10月,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至此,开启了该村从单一的种植生产模式向一、三产业交汇发展的复合型产业发展之路。经营模式由以前农户个体转变为“村两委会+公司+农户”的捆绑模式,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既提高了村民收入,又发展了集体经济。

今年,坪头村即将开启休闲养生项目,集康养特殊人群追踪定位、康养食材基地体验活动等全套服务于一体,乡村旅游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特色产业

地方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坪头村地理特征明显,生态环境良好,树木众多,溪水穿村而过,村内水果主要以车厘子(甜樱桃)、羌脆李、红富士苹果、枇杷为主,从5月车厘子成熟到10月均有鲜果;蔬菜主要以春莴苣、夏西红柿、芹菜、秋白菜为主。

近年来,该村将水果蔬菜采取混合种植模式,并标准化种植,果蔬实现一年四收,土地得到了高效利用。果蔬种植肥料坚持以羊粪等农家肥为主,确保了产出的水果蔬菜生态、环保、绿色,全村大樱桃、羌脆李等特色生态水果每年都销往到全国各地。

在村务建设方面,该村每半年不定期召开一次村民大会,向村民汇报村务、财务情况,自觉接受全村广大群众监督。注重村集体经济发展,不断调整发展思路, 采取“村两委会+农户+企业”的模式,全村农户以土地和住房自愿入股,成立了“茂县水风羌寨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由公司统一租赁村民的土地和住房,再租给经营商。

村民王安元告诉记者,他利用政府提供的1.9万元补贴和2万元贷款,将房屋改造成乡村旅游酒店,以每月一平方米6元的价格,把300平方米的房屋和门前4亩果园租给了公司。

像王安元这样的村民,坪头村还有30多户,其中有7家按照星级酒店标准打造,为下一步打造特色旅游,提供了优秀范本,打下了坚实基础。景区现有环保人员共80人,讲解员20人,餐饮服务人员180人,旅游产品销售从业人员200人,如今的坪头村正成为一只旅游新锐“金凤凰”。

新闻推荐

茂县警方放归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林麝

本报讯(本报通讯员)3月17日,一只林麝跑进了茂县雅都镇赤不寨村大瓜子组一农户家中被困,小家伙的出现惊动了当地村民,村民报警...

茂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