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隐患排查监测 建立长效防灾机制
6月24日早晨,茂县叠溪镇山体高位垮塌发生后,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作为国土资源部、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专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紧急开展抢险救灾工作。现正值汛期,自然灾害频发。6月26日上午,本报记者电话联系许强,请他就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提出建议。
记者:据国家防总预测,今年汛期我国降水总体偏多,强降雨极易诱发次生灾害,应该如何积极应对?
许强: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加强灾害天气过程的监测预警预报,密切关注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整个四川的山体都有一些松动,稳定性降低,强降雨极易诱发山体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次茂县高位崩塌就发生在海拔3400米以上,离受灾村庄高度差超过1250米。
大型地质灾害发生后,周边是否还存在隐患?这需要采取卫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和人工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尽量发现隐患点,做到防患于未然。另外,汛期地质灾害频发,要充分发动广大群众,日夜轮班巡查险情,实现群测群防。平时也要加强应急演练和相关知识宣讲,这样一旦发生险情才能紧急有序地撤离。
记者:如何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抓住防灾减灾的主动权,最大限度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许强:防灾减灾不是简单地看灾害来临的前后一段时间,包括“5·12”汶川特大地震在内的历史上多次地震,对山体对当地地质造成的影响是长期存在的,这就需要完善防灾减灾配套工程,做好长期防灾的准备。险情几年内没有出现,并不代表将来不会出现。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保障自然灾害治理工程的维护和毁损工程的维修加固。例如,部分泥石流治理拦挡工程,几年时间就可能被泥石流完全填满。若不及时清理,这些被填满的拦挡坝将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其次,对于山体裸露的地方,要加强植树造林,通过生态修复保持水土,尽量减少自然灾害。像茂县这次地质灾害,我认为最根本的解决方式还是搬迁。在脱贫攻坚中,要切实做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作,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本报记者 刘奕锋
新闻推荐
王东明继续在茂县叠溪镇新磨村 山体高位垮塌灾害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
华西都市报讯(四川日报记者张宏平)6月26日,省委书记王东明在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山体高位垮塌灾害现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并主持召开抢险救灾指挥部会议。上午,王东明来到救援现场,详细了解人员搜...
茂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茂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